第四百三十二章:惊天巨变,西域危矣 (第2/3页)
佐敦亦曾被李光利部与俞亚夫部的前后夹击给打的接连损兵折将。
到最后更是直接落荒而逃。
可即使如此,佐敦亦未曾遣使一人去与周军议和。
须知。
那时的佐敦完全是在孤军奋战。
而此时的佐敦身周同时环绕着匈奴右谷蠡王木良哈、匈奴左大将乌达提以及匈奴右大将且莫的兵马。
且即使攻营战中折损了两万兵马。
其身周至少亦有着多达五六万的兵力。
而周军夏侯栋部、李光利部至多三万余兵马。
如此情形下。
佐敦又岂会主动遣使议和?
事出反常必有妖。
但奈何受限于所知消息甚少。
即使是许奕,亦无法在短时间内推断出佐敦主动遣使议和背后的秘密。
.......
.......
燕军临时营寨中军大帐内。
百思不得其解的许奕只得将此事暂且放下。
随即收回望向西北方向的目光。
转而望向京师长安所在。
「若议和一事为真。」
「正德会作何反应?」
「朝堂群臣会作何反应?」
「天下局势又会因此发生何等变化?」
许奕深深地望了一眼京师长安所在方位,随即不由得微垂了眼睑,再度陷入沉思之中。
回顾这场已然持续了近一年之久的周匈交锋。
大周一方除刚开始时以及四王来援时占据了些许上风外。
其余时候基本皆处于下风。
甚至于可以用一败涂地来形容。
司马大将军李光利被围困鸣狐山半年之久。
其出征漠北时的三万精锐铁骑,征北将军李凌所率的五千步卒、三千骑卒。
以及赵、汉、代、辽四王所遣增援的两万骑兵。
打到现在已然只剩下五千余人。
讨贼将军夏侯栋所率的大散关精骑万两千人以及各边军步卒三万人。
抵达漠北战场后非但未能立下丝毫功劳,反而接连的损兵折将。
大周一方如此拉胯的战绩,必然会令西域局势发生极大的动荡。
而西域局势又事关大周朝堂以及诸多世家大族的切身利益。
西域局势现如今之所以尚未产生翻天覆地般的动荡。
无非是因时日尚短。
此地消息尚未传至西域罢了。
故而。
在许奕看来。
正德帝以及朝堂群臣非但不会与匈奴议和。
反而会在最短的时间加派大量的将士奔赴漠北。
以求在西域动荡彻底爆发前。
取得一次全面压倒性的胜利。
哪怕现如今的大周已然完全不堪重负,国内流民四起、造反频频。
正德帝以及朝堂群臣亦会如此去做。
归根结底。
许奕太了解正德帝以及世家大族出身的朝堂群臣的德行了。
在正德帝以及朝堂群臣眼中。
流民造反终究只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
至于取得一次压倒性胜利之后。
大周与匈奴之间是战是和,其主动权便彻底掌握在正德帝手中了。
思及至此。
端坐于太师椅之上,微垂着眼睑的许奕面色不由得渐显凝重。
「能将李光利、夏侯栋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佐敦.....」
「会看不出这一点?」
许奕微垂着眼睑,面色渐显凝重地喃喃自问道。
能将李光利围困于鸣狐山长达半年之久的匈奴左谷蠡王。
能使出围点打援、暗度陈仓之计,一举吞下夏侯栋部近半粮草辎重的匈奴左谷蠡王会看不出这一点?
许奕绝不相信佐敦会看不出这一点。
事情兜兜转转。
最终还是回到了佐敦为何会主动遣使议和一事之上。
「佐敦为何会主动遣使议和?」
「其主动遣使议和的目的究竟何在?」
许奕面色极其凝重地低声喃喃道。
不知过了多久。
端坐于太师椅之上,微垂着眼睑陷入沉思之中的许奕。
忽然猛地睁开双眼。
「或许。」
「议和之事并非佐敦所愿。」
许奕「腾」地一下站起身来。
随即满脸凝重之色地望向北方。
若此番议和并非佐敦所愿。
那么必然是有人强令其这般去做。
而匈奴内部能够强令佐敦不得不这般去做之人。
唯匈奴单于以及匈奴左贤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