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匈奴祖制,夜半出兵 (第2/3页)
单于一统草原初期时。
甚至爆发过十余个部落为争夺一块牧场而乱战一团,最终十余个匈奴部落死伤足足超过两万人的惨剧。
此等伤亡数目自一定程度而言。
已然完全不亚于与中原王朝之间的一场大型战役。
也正因此。
自此事爆发之后。
匈奴初代单于往后余生的执政生涯中,一直致力于为匈奴各大部落划分领地以及牧场。
在历经十余年的努力后。
匈奴六王将以及二十四长的领地以及牧场大抵算是明朗了。
初代单于驾崩后。
匈奴权贵欲撕毁领地以及牧场之约。
也正因此。
接任单于之位的第二代匈奴单于。
前半生的执政生涯,除与中原王朝作战外的大部分时间,基本全用在了平衡匈奴各部领地之争上。
在此期间甚至一度爆发出匈奴四王将之战。
而事情的起因则是因左大将麾下一大型部落为抢占右大将麾下一中型部落的牧场。
直接发兵将那隶属于右大将的中型部落内的勇士全部斩杀。
其部落内的女人、牛羊、战马以及牧场等物,则统统被左大将麾下那大型部落吞下。
此等大事自然无法做到不着痕迹。
事发后,右大将直接率大军包围了隶属于左大将麾下的大型部落,势要为被灭部落讨一个公道。
右大将欲为麾下被灭部落讨回一个公道。
左大将又岂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麾下一大型部落被灭?
若其对此无动于衷,事后麾下各部落又会如何看他?左大将威信又将放于何处?
连番交涉无果后。
匈奴左大将当即纠集兵马奔赴右大将军前。
两大王侯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再后来,交战中的匈奴左右大将分别向匈奴左右谷蠡王求援。
最终。
一场惨烈无比的匈奴四王将之战彻底爆发。
若不是第二代单于及时率军奔赴战场,亲自调停。
谁也不知那场匈奴四王将之战,最终会令匈奴族走向哪一步。
此事结
束后。
匈奴第二代单于后半生执政生涯中,直接放弃了与中原王朝交战。
进而将精力全部放在各部领地以及牧场一事中。
后来。
匈奴各部领地以及牧场一事。
前前后后历经五十余年。
终在第三代匈奴单于执政晚期落下了帷幕。
自此之后。
匈奴六王将、匈奴二十四长以及匈奴各中大型部落之间。
若不是到了部落生死存亡之际,绝不互动兵戈。
擅动刀兵者,匈奴各部共诛之。
至于小型部落。
在匈奴一众权贵看来,小型部落被吞并实属他们的幸事。
自不会有人干涉。
也正因此。
每年到了水草丰盛之际。
匈奴各中大型部落皆会不约而同地将部落牧民分成两部分。
老弱病残以及妇孺驱赶着牛羊幼崽至领地内的中小型牧场放牧。
而青壮们则驱赶着成年牛羊至领地内最大的牧场放牧。
待寒冬来临时。
整个部落方才会再度共聚一处,共御寒冬。
而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便是匈奴各部落清点部落内的成年牲畜,并向上朝贡之时。
而朝贡时,匈奴各贵族则只统计成年牛羊数量,并以此确定朝贡数量。
也正因此,在匈奴人眼中牛羊幼崽并不计算在部落财产之中。
而位于燕军二十五里外的那块牧场。
便是昆赞部最大的一处牧场。
昆赞部最鼎盛时曾于此处牧场放牧近十五万头牛羊。
......
......
燕军临时营寨。
中军大帐内。
康寿喜一席话落罢。
偌大的中军大帐不由得因此寂静百余息。
百余息过后。
端坐于上首太师椅之上的辛思玄再度看向康寿喜、曹泽志二人。
「舆图可曾重制毕?」
辛思玄略作定神,随即沉声开口问道。
燕军手中所持舆图并非始终一成不变。
每当燕军斥候带来不一样的消息后,燕军总会在第一时间重制舆图。
随即发放至燕军每一位将领手中。
「回校尉。」
「舆图已制毕。」
康寿喜、曹泽志二人闻言齐声抱拳回答道。
话音落罢。
康寿喜、曹泽志二人快速自怀中取出舆图。
随即双手将其交予迎面走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