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几千万的超市 (第2/3页)
这不是夸张,这是现实。
华为的任正非曾经说过一句话:只要钱给到位,不是人才也能变成人才。
这句话怎么理解?
简单的理解,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你是老板,给一名员工发了一份特别高的工资,这名员工拿的钱多了,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人才,而一旦他认定自己是人才,自信心就会快速上涨,随之而来的,就是他的工作动力会更加充沛,平时工作起来会更努力、更专注。
人这种动物,只要够努力、够专注,一般结果都不会太差。
该员工依靠着强烈的心理暗示做出了成绩,就会更加认定自己是一个人才,自信心得以巩固,工作动力也会变得更强……如此,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这样一来,要不了多久,该员工就会变成一个真正的人才。
人才的培养,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培养机会的人很少,所以大部分人都显得极为普通。
而且,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更倾向于培养名校毕业生,因为在他们看来,名校毕业生的培养成本更低,也更容易成才。
学历高的人的能力,不一定会比学历低的人更出色,但一定会比学历低的人得到更多培养的机会……这就是学历的本质作用。
李广武和马晓莲,都是没学历的普通人,因此也得不到任何培养的机会,所以活了大半辈子都显得极为普通。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的李川的存在,李广武和马晓莲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培养平台,锻炼上一段时间,他们说不定会做的非常出色。
当然,这只是李川的个人看法,他也没有对李广武和马晓莲明言,只是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劝说。
“恒源惠超市已经开了十多年了,业绩相当稳定,只要正常经营,一般是不会出问题的……”
“你们虽然没做过这么大的生意,但也没什么好怕的,恒源惠超市现在的那个经理,上班就在办公室喝茶、打游戏,还天天迟到、早退,根本就不怎么管事,但即便这样,恒源惠超市的业绩依旧不受影响,你们做的、难道还能比他差吗?”
“恒源惠超市大部分都是老员工,业务能力非常强,遇到什么事,他们自己就能处理,根本不用太操心……咱们只要把这群老员工留下,日常经营上,就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退一万步讲,即便超市最后经营不善、倒闭了,我们也可以再卖出去啊,恒源惠超市那个地方,你们也知道,这都多少年了,都成梅阳镇的地标了,全镇就没有不知道的,这是明显的优质资产,很容易卖出去的,而且也赔不了多少钱,你们就放心吧。”
“……”
李川的这番劝说,起到了作用,李广武和马晓莲最终下定了决心,接受了他“购买恒源惠超市”的提议。
此事定下后,李川立即给恒源惠超市的经理打去了电话。
电话接通,他向对方说明了自己的意图,并表达了自己想要跟周总见一面、仔细的聊一聊,时间定在明天,地点就是恒源惠超市。
经理听完,立刻重视了起来,他称自己现在就给周总打电话,说明一下情况。
电话挂断,过了大概十分钟,经理主动打来了电话。
不过,他并没有确定周总的行程,只是一个劲的在询问。
“恒源惠超市这么大规模,价格很贵的,连铺子带超市,需要几千万,你们有这么多钱吗?”
“你们已经确定了?还是随便看看?”
“……”
李川听到这些问题,也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这位经理,估计是给周总打了电话,但周总的态度有些不耐。
周总让他搞清楚,买家到底有没有实力购买、诚意大不大,如果没有实力或者诚意不大,他懒得跑这一趟。
这仔细想想,倒也正常,周总出售恒源惠超市的意向本就不强,再加上他年纪大了,不喜欢到处乱跑,除非遇到特别靠谱的买家,否则他是不愿意奔波的。
李川明白了这层意思后,当即表示自己的意愿强烈,几千万也在他的预料之中,如果条件合适,他是很愿意买下来的。
经理听完李川这话,说自己要再给周总打个电话,让他稍等一下。
电话挂断,又过了五分钟,经理再次打了过来。
这一回,总算是彻底定下了。
明天上午十点,周总会到恒源惠超市,跟他们见面、详谈。
……
第二天上午九点五十分左右,黑色埃尔法抵达了恒源惠超市。
适时,那位经理早已站在门外等候,他看到车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