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陪他玩玩 (第2/3页)
民知道,离开了红星制药厂,没有方翰民指导,我郭鹏照样把科研开发做得很好。
必须佩服郭鹏的心计,他的论文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郭鹏这个名字被同行越来越多地提及,方圆公司原来对郭鹏持怀疑态度的两位副总,现在闭嘴了,方翰民随时关注业内前沿动态,当然也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篇论文。
在详细阅读了论文的“试验过程”和“结果讨论”两部分内容后,方翰民把杂志扔在桌上,脸上的表情显得非常淡定。
当天下午去技术中心了解试验进展,在试验一组听取了唐剑的工作汇报后,方翰民不经意地问了一句,“看过最近一期没有?”
“看过了,昨天下午在技术中心图书阅览室看的,上面有郭鹏的文章。”
方翰民点了点头,“嗯,我今天上午才看到。对郭鹏那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
“说实话,作为曾经的同事,我没有资格评价郭鹏论文的质量,但整个M1的仿制过程,他才做了两步试验,就发了两篇论文,起码说明论文里有价值的东西不多,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想出名?这也太着急了!起码应该把工作做扎实再说。”因为郭鹏论文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出自唐剑给他的方案,所以,唐剑对论文质量实在不敢恭维。
方翰民点了点头,“还真让你猜着了,郭鹏这样做,就是想尽快扩大在同行中的知名度,只不过他不懂‘欲速则不达’和‘厚积薄发’的道理。迄今他发的两篇论文,第一篇完全是对M1的技术综述,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最近这一篇,正如你所说的,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更谈不上创新。这种白开水似的论文,在有见识的同行那里,不仅起不到扩大知名度的作用,反而会让他们认为论文作者缺少真才实学,靠这种伎俩招摇过市,无异于自揭老底,自愿成为别人的谈资。”
“方厂长,你觉得郭鹏故意这么招摇,是不是还有其他目的?比如,跟红星制药厂竞争M1的市场优先权,给医药市场留下方圆公司率先开发了M1的印象,将来对咱们的M1进入医药市场,有没有不良影响?”
这话提醒了方翰民,“完全有这种可能,郭鹏的最终目的,也许就是跟红星制药厂竞争。但是,他最近发的这篇论文你也看了,你是主持M1仿制课题的组长,以你对双方情况的分析了解,就算他想跟咱们竞争,你认为他有多大胜算?”
唐剑心里清楚,如果没有他的助力,郭鹏也许还卡在第二步试验不能动弹,虽然现在完成了第二步试验的全部流程,还写了论文发表,但试验结果并不是多么理想,对于其中原因,唐剑心知肚明,那是因为他没向郭鹏透露最合适的溶剂和最佳结晶工艺。由此可见,只要郭鹏不掌握关键技术,即使他把试验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有了基本判断,唐剑显得信心十足,“如果跟郭鹏论文反映的情况进行比较,迄今为止,无论试验进展还是取得的结果,我们课题组已经把郭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