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卷 第三百二十九章 《音乐之声》首演(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九章 《音乐之声》首演(二) (第2/3页)

俱灰,但家庭教师的责任还是迫使她留在这里,直到下一任家庭教师的到来。

    然而上校内心何尝不爱玛丽亚?

    但玛丽亚的突然离开和男爵夫人越来越强大的“攻势”,迫使他屈服于了他和男爵夫人的婚姻。

    玛丽亚的归来唤醒了他内心尘封数月的爱意。

    男爵夫人内心同样不是滋味。

    好不容易劝走了这位对自己“威胁不小”的家庭教师,她却重新回到了这里,再次冲击着她和上校本就不牢靠的情感纽带。

    最终,在那个幽静的夜晚,在那寂静的阳台上,上校注视着在庭院中漫步的玛丽亚,胸中如翻江倒海一般。

    与此同时,男爵夫人从他的身后悄然出现,扶住了他的肩头,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仅仅是男爵夫人在开口,上校始终不发一言,或许是某一个瞬间,上校胸中的江海突然平息,他看向男爵夫人,已然下定了决心。

    男爵夫人是敏锐的,她瞬间察觉到上校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她爱他,她终究选择了放手,不再紧紧拽着这个已经不再爱自己的男人。

    这个故事没有狗血,仅仅有的是感情的合适与不合适。

    “外面有个年轻女士,我想她不愿意再做一名修女。”

    上校终于找到了他心中的所属,他缓步走到庭院之中,轻轻地走到玛丽亚的身旁。

    上校自觉地坐在了玛丽亚的身侧,同她诉说着自己的衷肠。

    “你知道的,当你心有所属,就很难再和别人结婚。”

    两个相爱的人,无论经历了怎样的误会与隔阂,他们的灵魂终会跨越山海,在天涯的彼岸相合。

    上校和玛丽亚的感情圆满了,可故事从开头铺垫至此的一个暗线也开始生效了,那便是政治的变化。

    其实故事到这里已经可以结尾了,后面关于他们婚后生活,以及政治环境的改变,是他们感情升华的佐证,无需赘言。

    《大西洋日报》用了一整版来评价《音乐之声》,引得不少看过现场演出的读者赞同。

    记者笔下,认为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对音乐和舞台剧史无前例的创造性运用,并结合扣人心弦的故事、余音绕梁的歌曲、丰富多彩的人物,使得音乐剧的艺术魅力慢慢渗入到观众心中,在观众的脑海中刻下的记忆更是难以抹去。

    如何在舞台上呈现出城堡庄园旷世绝伦的风光,这绝对是一次考验,但配合花园艺术中心的唯美装饰,这一切都变得容易了许多!

    峡谷悠长、白雪皑皑、群山连绵、高原无望、湛蓝湖水、青葱森林,随即用号、提琴等多种乐器演奏欢快、活泼且带有古典韵味的乐曲,转入玛丽亚修女在包罗万象的大自然中欢快歌唱。

    “阵阵动人的音乐,唤醒这沉睡的山峦;传唱千年的歌声,萦绕其中久未消逝。”

    “从湖泊涌动到丛林中,我的心想要那撞钟的轻叹。”

    “像游玩的溪水那般欢笑,击打在砾石上。”

    山脉、丛林、溪流,每句歌词都做到与景观配对。

    “这音乐讲洗荡我的心灵”与背后的蓝天白云、地上的苍翠草地交相辉映。

    美妙的歌声和壮丽美景的交融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向上、愉快明亮、活泼自在的意境氛围,尽最大可能吸引观众兴趣,先声夺人,也让玛丽亚的人物性格得到了提炼。

    玛利亚与孩子们的欢乐时光也未离开音乐。她在上校家中的第一个夜晚打雷下雨,孩子们躲到她房中寻求安全感时她唱起《我最喜爱的东西》。

    她告诉孩子们面对可怕、伤心的事情时要寻找快乐;积极欢快的曲调与暴风雨的夜晚形成强烈反差,表现出屋内的温馨和谐。

    第二天她带领着七个孩子玩汽车、划船、歌舞的情景给观众一扫阴霾与压抑之感。

    情节中玛丽亚教孩子们唱《哆来咪》,在草地上运用简单欢快的歌词让孩子爱上了音乐,并迅速的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

    伴随着白云游荡、清风吹拂,家庭的和谐美和自然的和谐美融为了一体,旋律与电影荧幕上的画面和声音巧妙交融,带来的感染力与冲击感不言而喻。

    《音乐之声》以音乐为灵魂,贯穿全片,推动着故事情节发展的基调。

    从故事开头的主题曲《音乐之声》到舞台表演的《雪绒花》,无一不在让故事步步深入,显得淳朴、简单、真挚。

    歌曲《玛利亚》由修道院修女合唱,把对话音乐化,是修女们对玛丽亚“反常”和“叛逆”的一种倾诉。

    院长唱到“你如何让沙滩停在海浪上”,“你如何让她停下来”,“你如何把月光留在手中”等歌词时可以看出她受众位修女的影响。

    即使她认为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