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择妃(3000) (第2/3页)
从高欢掌权,到高澄建国,这么多年来其实内部矛盾始终存在,对尔朱荣的评价两极分化便是矛盾的外在表现之一。
尔朱荣在高氏政权下,始终存在两种评价,其一是以包含高欢、高澄父子在内,契胡、六镇鲜卑们普遍对尔朱荣持肯定态度,认为他‘一匡邦国,再造区夏。’
李百药在《北齐书·魏收传》中道出了原由,即‘高氏出自尔朱’,便也注定了高氏与其党羽必须拼命为尔朱荣洗白,毕竟河阴之变中,无论怀朔集团,或是武川集团,这些人都是具体执行者,也是获利者,在尔朱荣屠戮朝臣以后,空出大量官职,众人尽皆官升五级。
第二种评价无疑便是负面的,当初高欢授意下属提议,以尔朱荣左命前朝,宜配食明帝庙庭,来确立尔朱荣北魏柱臣的政治地位,却遭到汉化鲜卑与汉人士族的反对。
信都建义的元从封隆之便直指‘荣为人臣,亲行杀逆’,指责其溺死胡太后、幼帝、屠杀公卿大臣。
高氏掌权十九年,其麾下两股政治势力,即包括契胡人在内的北镇鲜卑,与包括汉化鲜卑在内的汉人士族,其隔阂始终未曾消减。
之所以这么多年来,二者相安无事,不过是由晋阳-洛阳军政二元制发展至今,形成了汉人士族执政,北镇鲜卑掌军的局面,互不干涉。
而高欢、高澄两父子也利用他们特殊的族属身份,游走于二者之间,平衡术玩得熟练。
高澄命人往户部、工部分别将高孝章、高孝瑜二人唤来,又遣人往崔府、尔朱府将崔氏女与尔朱摩女召进宫城,便是要让他们自己看上一眼。
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要跟崔氏、尔朱摩女过一辈子的不是他高澄。
哪怕明知只是走个过场,毕竟两兄弟本就不敢反对父亲的安排,更何况高澄为他们安排的王妃人选可谓是煞费苦心。
但也许是现代人的观念作祟,高澄还是执意安排了这场相亲。
至于十岁的高孝琬、九岁的高孝瓘、与七岁的高孝琮,高澄心中早有人选,不过三人年纪太小,等过些年再议也不迟。
崔昂在尚书右丞衙门接到家丁传信,长女被唤进宫中,着实是又喜又怕。
户部作为六部之一,到底是尚书省下辖机构,崔昂自然知晓崔季舒为高澄收集官宦家清白女子的名册,挑选王妃的事情。
喜的当然是自家女儿得天子青睐,要收作儿媳,只是暂且不知是嫁给的哪位王爷。
怕的自然是担心就此卷入夺嫡之争,崔昂的圣卷虽然不如五文三武,却也是仅此于他们的那一批人,如今官拜尚书右丞,在尚书省仅次于尚书令高隆之、左仆射崔季舒、右仆射崔暹,尚书左丞宋游道,哪需要靠参与凶险的夺嫡,来争取高官厚禄。
当然了,天子赐婚,也容不得崔昂拒绝。
崔氏与尔朱摩女来到明光殿的时候,高孝章、高孝瑜还在赶回宫城的途中。
高澄免去二女的礼仪,仔细打量一番,贤愚暂且看不出来,单论相貌,倒也能配得上自己两个儿子。
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