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老将(4000) (第3/3页)
份情谊便也真了。
换源app】
至少高澄再未把高欢临终之言,所谓彭乐心思难测,要小心提防的教诲往心里去。
贺六浑有识人之明不假,但小高王看人眼光也不差,彭乐这人小心思确实多,但要说如今高氏地位之稳固,他还有不臣之心,那便是以莫须有来罪人。
场中二人交手百合,依旧胜负未分,高澄这个外行看不穿门道,还为高敖曹与彭乐提心吊胆,但不少将领已经发觉,二人出手都不如此前凌厉,他们的体能逐渐不支。
到底是英雄迟暮,时光无情,当年高氏麾下最勇勐的两位战将,都走上了下坡路。
“陛下,不如就以二位将军平手结束吧。”
立在高澄身侧的可朱浑元低声道。
高澄疑惑地看他一眼,不知其意。
可朱浑元解释道:
“二位将军气血不比当年,力竭之下难免失手。”
这话听得高澄一惊,赶紧让尧师敲响金锣。
场中缠斗在一起的二人闻听金锣声,也纷纷住了手,策马行向台前。
“末将斗得正兴起,陛下为何鸣金?”
二人翻身下马,高敖曹当先问道。
他就是这性子,上了头,哪还管什么君臣礼仪。
彭乐则是满含遗憾道:
“再有几合,末将定能将永昌王拍落马下。”
高敖曹闻言不乐意了,拉着彭乐的坐骑缰绳,便要再战一场。
彭乐欣然应战,而随驾的御史则出列参奏高敖曹、彭乐御前失仪,惹得二人对他怒目而视。
高澄先让御史退下,笑道:
“如今不是朝议,并非君臣问对,无需小题大做。”
又对高敖曹与彭乐道:
“二位将军是朕之肝胆,皆为国之良将,岂可因游戏而有损失,如今相斗过百合,亦难分胜负,不如就此作罢,朕金口玉言,以双壁之称赠予二位将军,便莫要再斗下去了。”
高敖曹与彭乐二人听了双壁之称,喜不自胜,叩首谢恩,绝口不再提斗将一事。
在场老将们对于二人双壁的称号,还是心服口服的,毕竟大家相处二十年,对于他们的本事都清楚得很,无论是年轻时候,还是如今,都难以在他们手上走过五十合,这也是高氏麾下第一战将的名号争议只集中在高敖曹与彭乐之间的原因。
当然了,只是战将,而不是统帅,就连侯景都承认,高敖曹与彭乐搞起冲阵来,跟野猪一样。
在古代,野猪一直是勇勐的代名词,孔门七十二贤中的子路,腰间就有佩戴野猪形象的配饰,以此来彰显自己勇士的形象。
老将们服气,年轻将领们却有想法,但也只是有想法而已。
他们也有自己的骄傲,以壮凌老,胜之不武,当然了,真交起手来,能不能在高敖曹、彭乐手下活命还是两说。
毕竟二人气血已衰是相较于他们鼎盛时期而言,这二人鼎盛期间何等勇悍,高敖曹以十余骑大破尔朱羽生五千大军,号称马槊绝世,被时人比为楚霸王项羽,号称项羽再世。
原时空中,高欢邙山大胜,一半功劳要归在彭乐孤军冲阵上。
不可否认,如高敖曹、彭乐、可朱浑元、刘丰、慕容绍宗、侯渊等等这些老一辈的心腹将领都已经老了,毕竟高澄也从当年十岁的少年,长成了如今三十岁的中年人。
况且北齐军中年轻一代真正的翘楚如段韶、斛律光、高季式等人都不在洛阳,如今在场的这些年轻将领或有勇力,或有谋略,但论勇不及高敖曹、彭乐,论谋难以相较于侯渊、慕容绍宗。
但说到头来,年轻一代能有段韶、斛律光、高季式三人扛鼎,便也能令高澄满意,这便是他要求第四子高孝瓘在习练骑射之余,还得分心政务的原因。
想到儿子们,高澄低声沉吟道:
‘也该找个时间为他们行冠礼了。’
当初高澄十岁行冠礼,被高欢赠以子惠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