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卷 第四百三十七章 驻梁齐军(4000)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七章 驻梁齐军(4000) (第3/3页)

立即退回岭南,否则以叛逆论处。

    同时高澄也在建康发声,如今江南战火终于停歇,若陈霸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执意打破得来不易的和平,继续挑起战事,齐军亦将为梁主平叛。

    当夜,齐军陆续撤出建康,高澄分兵一万五千人,分别驻守建康城西北的石头城、北方的白下城以及东北方的江乘城,自己则领大军移师京口。

    翌日即组织京口民众迁往江北,又相同数量的江北之民南下,而驻军家卷,亦将由洛阳迁往淮南扬州。

    高澄免去段韶合州刺史一职,命为京口镇将,总领三万驻梁齐军。

    合州刺史一职将由厍狄干接任,而寿州刺史将转为文职。

    再说萧纶、萧绎,二人得到赦免诏书,欣然班师,而建康城中,被萧衍恩养了近五十年的公卿大族们则遭了罪。

    由于高澄催要第一笔十万匹布绢,同时也为了报复他们投奔叛军,建康城中,士族哀嚎遍野,萧纲一连抄了十余家,所得财物远超高澄索要的第一笔十万匹布绢,也让萧纲的国库得以缓过劲来。

    萧纲如约在第二日将十万匹布送往京口,高澄可不管这些布绢上沾染了多少血腥,站错了队本就该付错代价,更何况人又不是他杀的。

    再说陈霸先,得到萧纲勒令退兵的诏书,以及高澄的威胁,正为难着。

    而南梁与北齐的和议内容也传到了军中,将领们纷纷鄙夷建康朝廷对北齐卑躬屈膝,吵闹着要拥立武陵王(萧纪)为天子。

    陈霸先独处许久,经过一番痛苦的心理挣扎,终于对诸将说出了‘退兵’二字。

    大家伙北上,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盘,只因一纸诏书便给舍弃,将士们自然不愿,但因为陈霸先在军中的威信,也忠实执行他的退兵指令。

    毕竟众将也知道,面临建康朝廷与北齐的双重威胁,只能服这个软。

    他们就不明白,为何高澄放过了这个袭占江东的机会,所谓信义难道就真有这么重要?

    其实对于高澄而言,在京口以及建康三城站稳脚跟,这江东早就是他囊中之物,又何必拿政治信誉去换取必得之地。

    岭南军队退是退了,但陈霸先下令退兵时,命将士裹挟大量人口、物资南下,荆南之民大部分被他带去了岭南。

    当萧纶回师的时候,荆南许多城池都成了空城,寥无人烟,许多将士家卷被驱逐南下,这让萧纶对萧纪、陈霸先二人恨得牙根痒痒,也为后来荆南与岭南之后的战事埋下伏笔。

    而萧绎回到江州,出入排场都与天子等同,与下属谋划着称帝自立。

    此前王伟曾在面见二王时,提过一嘴,哪怕他们各返领地,称帝建国,齐军也不会加以干涉。

    之后又得高澄在朱雀门外当面承诺,以及私底下的怂恿,更是有恃无恐。

    九月二十六日,萧绎在浔阳称帝,国号依旧为梁,为区别建康朝廷,则称为西梁。

    东梁天子萧纲闻讯,怒不可遏,赶紧派人往京口,向正在欣赏滚滚长江的女婿高澄主持公道。

    高澄对使者表示自己曾答应不会在干涉萧绎在江州内部所为,实在爱莫能助。

    当然,小高王一直是个热心肠,他提议,若是萧纲起兵西征,自己愿意为他守卫江东,绝不会趁机侵占。

    萧纲倒是相信高澄不会趁自己出兵夺占,毕竟真要背信弃义,当时他入建康就可以把自己送往洛阳。

    但此前东梁山一败,军中士气始终没有恢复,依城而守还行,真要发兵往江州,只怕半路上就得逃了大半。

    既然高澄不出兵,萧纲又向萧纪下诏,命他攻打萧绎。

    这件事萧纪甚至无需找陈霸先商议,直接一口回绝。

    当初之所以应萧纲诏书出兵,不过是荆南空虚,如今萧绎已经回师,江州兵强马壮,自己傻了才去挑事。

    况且如今萧纶终日在荆南整军,扬言要南下复仇,他可不揽这份差事。

    萧纪不应诏,建康朝廷便只得装聋作哑,绝口不提萧绎称帝一事。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