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卷 第三十一章 宵禁令!分封藩王的利与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宵禁令!分封藩王的利与弊! (第2/3页)

度就大了起来。

    秦国时期商鞅变法,秦国境内深夜严禁过路客人。

    有意思的是商鞅最后落难的时候,店家还拿出这一条法律拒绝收留商鞅。

    汉朝时期,将军李广经常深夜出去喝酒,但是回去的时候被士兵拦下来,以宵禁为由拒绝让李广回家,硬是让李广在亭子里待了一夜。

    就连开放的唐朝也会严格执行宵禁,白天熙熙攘攘深夜寂静无声。

    到了明朝时期。

    朱元璋将这一条法律改为了‘夜禁’。

    规定也变得更加明确了起来:

    一更三点敲响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点敲响晨钟后才开禁通行。

    在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笞打四十下(京城五十下);在一更夜禁后、五更开禁前不久犯夜的,笞打三十下(京城四十下)。

    唯有疾病、生育、死丧可以通行。

    为了实施宵禁,每个驻有官府的城市一到晚上,就要锁上城门,禁止出入城市。

    城门的钥匙也要交到地方官的内衙,到了清代就必须要交给地方驻军长官收执,即使是城里的最高级文官晚上有紧急公务要出城,也要向驻军长官申领钥匙。

    同时在大街交叉路口上也要拦起栅栏,栅栏开有门,门口有关卡,设有类似于现代岗亭的“卡房”。

    由官府的衙役看守,不准通行。

    夜夜宵禁对于人民生活来说妨碍并不很大,可是对于有些专靠黑夜掩护才能进行的违法行业来说,就是个大问题。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

    这就是宵禁的意义。

    古代可没有摄像头这种东西,很多不法分子就趁着月黑风高来办事。

    如果没有宵禁,那么不法分子犯事以后直接出城门逃跑,那么很容易就逍遥法外了。

    但是有了宵禁,即使出事了那当地县衙也可以封锁城门,然后不断的缩小范围最终锁定嫌疑人,而且正常的老实人,谁会半夜出门?

    要出门的无疑就是三种人:作奸犯科的、有不良嗜好的、反贼流寇。

    作奸犯科的肯定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人多眼杂很容易被抓,所以这种人一般都选择深夜;而那些有不良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