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决定日本命运的会议 (第2/3页)
平民来攻击军队,没错,他们的确是做出了攻击手段,但是手中拿着的却有可能是木棍,是农具,但这的确就是攻击,部队不可能没有任何的反应,那么在某些人的眼中看来,这就成了中国陆军在屠杀日本平民的举动,转而会在国际上妖魔化中国的形象。
中华帝国怕这种抹黑吗?很怕,国际形象没了,以后在各个国家再有任何的动作都不会那么的顺畅,都有可能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便他们是战胜国,也不能够让人从心里面折服。
而历史上关于灭国战的战争几乎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给他们参考,所以,应该如何去抉择,如何才能够在既不抹黑中华帝国国际形象的同时,又能够灭掉日本,这成了中华帝国一众大佬们头疼的问题。
“屠杀可以有,但屠杀绝对不是目的,而且也极容易被人抓住把柄,所以,我的建议是杀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批人,安抚左右摇摆的一批人,压制蠢蠢欲动的那些人。”徐世昌说道。
杀的平民越多,军队在日本遭受到的阻力就会越大,作为帝国军部大臣,徐世昌自然是想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取最大的胜利,如果屠杀能够让日本在一个月内亡国,并且不给陆军带来负面影响的话,那么徐世昌会毫不犹豫的上书皇帝,请求调兵三百万登陆日本参与屠杀。
但是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徐世昌选择了比较中肯的一种办法,杀掉该杀的,拉拢该拉拢的,压制那些还没有行动的,逼迫他们自己选择道路,是死还是活,由他们自己选择。
“屠杀会对帝国外交造成较大影响的,特别是目前帝国的这种处境,如果爆发出这种负面新闻的话,那么对于帝国未来的外交将会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所以,我建议如果军队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保证保密的前提下,不要轻易的发起屠杀。”唐绍仪也开口道,与徐世昌不同的是,他所站的位置是外交位置,任何的负面新闻,都会对一个国家的外交产生影响,即便其他国家受制于帝国的余威而不敢出生反抗,但是内心深处却也不会主动的去配合他们,这会为未来的外交带来困惑的。
“有的时候,屠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政治态度,它是代表着浓郁的政治色彩的,亦是一把伤敌又伤己的双刃剑,如果遇到全民抵抗的地区,倒是可以采取屠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亦是给了其他地区一种震慑,但是屠杀的方式一定要做出改变,绝不能是那种赤.裸.裸的屠杀,也绝不能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王士珍紧接着也开口道。
关于这个问题,王思锐也是有些难以抉择,打内心来讲,他是恨不能将日本人全部杀光的,因为在他的记忆中,日本人做了太多太多对不起中国的事情,犯了太多太多的罪恶,虽然那些事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来得及发生,但是旅顺大屠杀的事情是已经发生了的。
正是因为心中的那丝执念,所以王思锐才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要跟日本打一场灭国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