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上达天听 (第2/3页)
番话,马上雨过天晴,又觉得蓝玉虽然抱怨,但人无完人,蓝玉有点小瑕疵,还是能够原谅的。
想着,他再次看了看蓝玉对蓝斌的那番话,不禁感叹:“到底是亲娘舅,血浓于水啊!”
毛骧一听,就知道朱元璋在说谁,在说什么事。但他没有多言,老老实实充当朱元璋耳目。
朱元璋叹完,看了看奏疏上,关于蓝斌那段描述,笑道:“蓝玉这小子,下手也没个轻重。蓝斌可是他独子,还把蓝斌打得那么惨。”
“回皇上,据探子报,蓝玉从云南回来后,隔三差五都会以考校为名,将蓝斌揍个鼻青脸肿。”
说起这个,毛骧似乎想到了什么事,笑道:“导致蓝斌常常躲着蓝玉走。”
“蓝玉这小子心是好的,就是太急了点!”朱元璋看了情报奏疏,自然明白蓝玉用意。感叹时,目光落在蓝玉对蓝斌说的那句,让蓝斌日后替皇长孙朱雄英守江山,眼神闪烁,沉吟道:“传咱口谕,令蓝玉之子蓝斌入宫,陪咱乖孙读书!”
毛骧一听,第一个念头是蓝玉那番话简在帝心,第二个念头则是蓝家要发达了。
作为朱元璋的近卫心腹,很清楚在朱元璋眼里,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朱标,一个是其他儿子。
虽然朱元璋的其他儿子,个个封王,享尽荣华富贵,但在朱元璋心里,比起朱标,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不说别的,看看朱元璋被朱标配备的东宫班底。
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太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刘伯温、冯胜等一大票开国功臣们,统统在东宫兼职。
就差把朝廷六部三院搬到东宫了。
换而言之,朱标凭借东宫班底,随时可以造反,取代朱元璋,自己当皇帝。有时,他都怀疑朱标要是造反,朱元璋能敲锣打鼓的,迎接朱标登基,自己退位当太上皇去。
如此待遇,翻遍史书,找不出第二例。
同样在皇孙当中,朱元璋心里,也只有两个孙子,一个是皇长孙朱雄英,一个是其他孙子。
朱元璋对朱雄英的喜爱,是从不掩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