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试行 (第3/3页)
的话却很认同。
只是认同归认同,里面的事牵扯甚大,不能轻易表态,更不能火上浇油。
「行了,忙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和朱标一道,继续扎在奏折堆里,处理奏折。……
次日,朱元璋正式下发明旨,在应天府范围内试行商税,由应天府府衙,下属各县县衙代收商税。
税率三十税一,大小商户皆按律纳税。
同时伴着圣旨下发的,还有朱元璋和六部商议的收税条文之类的。
朝廷上下议论不断,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但在朱元璋的威严下,却无人敢上书,公然反对收取商税。
只是暗中关注应天府商税征收情况,时刻准备着上书。
而蓝斌收到此消息,却连说三个好字,去大本堂进学的劲头,也足了。
别看应天府试行商税,只是一个小小的商税试点,却是改变大明的第一步。
他相信朱元璋只要看到收取商税的好处,必会在大明内,大力推行商税征收。
商税收上来了,大明也就有钱了,不敢说能一下子解决大明财政窘境,但长久下去,必能缓解大明财政。
大明以后,或许不会因没钱养兵,而灭亡。.
不过蓝斌在高兴之余,还是有点小遗憾,那就是商税税率定的太低了,三十税一,看似很多,实际上对一些暴利行业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好在朱元璋在商税上松了口,以后日子还长,有机会谏言,提升商税税率比例。
除此之外,蓝斌为了响应,支持商税试行,在商税试行的第三天,命蓝五整理好两个作坊的财务,找到应天府衙门,上缴商税,成为应天府第一个纳税的作坊。
此举被朱元璋得知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肆称赞之余,中午蓝斌在大本堂用膳时,还特意赏了蓝斌两道菜。
然而朱元璋的称赞,非但没有给蓝斌带来好名声,反而诋毁他的声音越发多了起来。
以至于蓝斌每天从大本堂下学回府的路上,都能看到读书人,甚至一些老百姓,对他和他的马车,指指点点,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