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卷 第358章 说的跟真的一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8章 说的跟真的一样! (第3/3页)

商山四皓,能在太祖高皇帝刘邦面前,都能享受‘你说太子行,那太子肯定行’的待遇;

    仅仅只是做过秦御史的张苍,就曾在太宗孝文皇帝年间官拜丞相,甚至一度执天下学术界之牛耳;

    自更不用说和商山四皓一样做过秦博士,且在太宗孝文皇帝年间,无私奉献出藏在墙垣之中的《尚书》的济南伏生了。

    ——秦博士的含金量,可不是后世新时代的博士所能比拟的!

    甚至就连如今汉室的博士,都还远不能和商山四皓、济南伏生在内的‘秦博士’们相提并论。

    至于原因,自然是史官所记下的那一句:王政一寰宇、统天下,自称始皇帝,乃召天下大贤者七十人,为秦博士······

    什么意思?

    秦博士,只有七十人!

    而且是秦始皇嬴政,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战国末期,从全天下挑选出来的、最牛掰的七十个人!

    这七十个人的含金量,恐怕只有后世新时代的院士们,才有与之相提并论的资格。

    而带着‘秦博士’光环的济南伏生,虽然是儒生,如今却成为了汉室天下最为人尊敬的贤者。

    ——毫不夸张的说:济南伏生,不单是儒家的话事人,甚至也同样是如今天下学术界一致认可的巨擘!

    只要是和学术界有关的事,济南伏生说一,那就绝对不会有人说二;

    非但没人敢说二,反而会有数不尽的大家、大贤,从三百六十度去分析、辩证‘这个事为什么是一,济南伏生这个一究竟有怎样的深意,对当世有怎样深远的影响’。

    所以,卫绾说的没错:济南伏生都站出来发话,说赵绾、王臧二人‘学艺不精’了,那刘胜就真的不用担心建元新政被自己全盘否定,会在学术界引发舆论风暴。

    与此同时,同样享誉天下,且作为赵绾、王臧二人老师的鲁申公申培,也同样表示这件事是自己‘傅学不严’,没能教好自己的学生;

    对于济南伏生‘你没教好学生’的批评,申培专门派人送去了礼物,表示‘谢谢您的批评’,之后又从鲁地开拔,要来长安向刘胜告罪。

    结合此间种种,刘胜,似乎真的没必要再去纠结这件事——再去纠结建元新政‘胎死腹中’一事,亦或是卫绾这个儒生的感官。

    但卫绾不知道的是:刘胜在乎的,还真不是已经胎死腹中的建元新政,亦或是葬送自己政治生涯的魏其侯窦婴、因为此事心生别扭的老师卫绾。

    刘胜真正想要的,是借这次的事,让如今汉家死气沉沉的学术界掀起一阵风。

    刘胜暂时还不知道自己想通过这阵风,来达到怎样的目的;

    刘胜只是单纯的觉得:只要这阵风吹起来了,那就总能得到些什么东西——得到些让自己喜出望外的东西。

    而掀起这阵风,刘胜需要借助老师卫绾的力量。

    原因很简单。

    ——卫绾,是如今天下唯一一个有足够话语权(故太子太傅、皇帝太傅,现任左丞相),且勉强还能被刘胜支使得动的儒生······

    想到这里,又抬头看看卫绾满是苦涩的面容,刘胜的嘴角之上,只稍翘起一个玩味的弧度;

    片刻之后,这转瞬即逝的弧度,便被一抹莫名的严肃所取代。

    “其实,这次的事,让朕感受到了一些危险的气息。”

    “具体是什么,朕也有些说不上来。”

    “只是想要和老师聊一聊,看能不能想到这股危险的气息,究竟是从何而来······”

    ···

    “朕听说在南方,在齐、鲁之地,最近开始生出一些言论。”

    “比如儒生辕固曾对人说:和匈奴人决战,是劳民伤财、祸国殃民的事,与其决战,还不如通过礼教去感化匈奴人。”

    “辕固这话,说的都还算好听的;”

    “朕甚至得到采风御史的回奏,说齐鲁之地,有许多人认为我汉家和匈奴人,根本就没有打一仗国战的必要。”

    “而说这些话的人,除了鲁地的儒生,便是齐地,那些自诩‘习儒’的商贾、豪强。”

    “不知道对这样的事,老师,可有什么能指教朕的呢?”

    “齐鲁之地,究竟为何会有这样的风论?”

    “而这些言论,又为何会被齐鲁之地所认可、传唱呢?”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