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陛下,大可循心而为 (第2/3页)
连不断的打击,终还是磨平了少年的棱角;
或者应该说:成长,让他们明白了什么叫冷静,却也让他们失去了莽劲。
而现在,刘胜便在经历着这一切。
——强忍屈辱,逼迫自己冷静下来,并做出正确抉择的蜕变。
其实在朝野内外看来,刘胜已经做到了。
从那一天,在朝议上先放下一句‘言和者斩’,之后又下达战后善后指令就可以看出:刘胜并不需要这样的蜕变——刘胜本身就具备这样的冷静。
只是再怎么说,也终还只是个少年郎。
人前打碎牙齿和血吞,可到了人后,也总有心里闹别扭、犯恶心的时候······
“太宗皇帝,也经历过这些吗······”
“就连父皇也······”
···
“呼~~~~~~······”
“如今的汉家,已然比过去强大了太多;”
“决战的那一天,也比太宗皇帝、先帝之时更‘看得见,摸得着’;”
“即便如此,朕尚且都这般接受不能,更何况是当年的太宗皇帝、先帝······”
“唉······”
过往这段时间,这个问题,刘胜已经不知多少次问出口;
准确的说:在那日的朝议之后,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一刻从刘胜的脑海中消失。
但越想,刘胜就越觉得心里一阵憋闷、一阵窝火。
想找人说说,又实在不知道能跟谁说;
想找人问问,又着实不知道能从谁人口中,得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桉。
或许有那么一瞬间,刘胜,也终于像自己的父祖,以及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位帝王一样,体会到了什么叫孤家寡人。
孤家,寡人······
“不······”
“不。”
“朕,有人能说。”
“有人,能和朕说这些。”
许久,刘胜不知是想起什么,又或者是想起了谁,便再次从榻上缓缓坐起身。
又目光呆滞的愣了愣,终还是从榻上站了起来。
“老爷子啊~”
“朝里留了能用的臣子、府库留了能花的银子;”
“就连陪朕说话的人,老爷子,也没忘了留······”
·
还是那颗老柳,还是那几位老者;
或许是刘胜看错了:荒芜的田野间,也还是那三二弓腰拾草,不时追逐、打闹的稚童。
见到刘胜的身影出现在田埂外,几位老者也还是和往常一样:大咧咧一抬手,便又各自悠悠然躺回了树根下。
不知为何: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刘胜就只觉心中一阵宁静。
过去这半个多月的心烦意乱、心浮气躁,在这一刻只尽化作烟消、云散。
甚至有那么一瞬间,刘胜还下意识侧了侧身。
只是这一次,并没有那道伟岸的身影,带着少年一同来拜会老友。
——这个地方,刘胜今天是第四次来。
第一次来时,是天子启带着公子胜;
第二次,是天子启带着太子胜。
第三次,是自知时日无多的天子启,带着已经逐渐成熟的监国太子,来向几位老友做最后的道别、托付。
而这一次,来的,却只有天子胜独自一人······
“这回,陛下就不用再坐在田埂上了。”
“应该像先帝一样,和我们这几个老家伙一起,躺在这老树根下?”
一慌神的功夫,脚下的步子已经迈出去好远;
一抬头,便是那几位老者好似永远都不会变老的面容。
——其实,他们只是本身就很老了,实在是已经没有‘更老’的空间。
耳边传来老者慈祥、平和的招呼声,也终是将少年天子飞散的心绪拉回眼前。
闻言微微一愣,良久,才似笑非笑的摇摇头,下意识提了提衣袍下摆,便顺势在树根下靠坐下来。
“呼~”
长出一口浊气,将心中的烦闷,连带着寝宫的闷热气息一股脑吐出,刘胜那明明还带着稚嫩的面庞之上,只瞬间涌上一抹好似历经人世浮沉的沧桑,和莫名萧凉。
而在刘胜的身上,看到这个无比熟悉的神情时,含笑侧躺在树根下的几位老者,只不自然的别过头去,各自抹起了泪······
“父皇对你们很好。”
“太宗皇帝,对你们也很仁慈。”
···
“年轻时,你们跟随太宗皇帝,从代地来了长安。”
“年壮时,你们又做了父皇的侍卫,成为了储君太子的肱骨、臂膀。”
“老了老了,却反要听我这乳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