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国策之论 (第3/3页)
,所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国,家!”嬴城低沉的说道。
“什么?”始皇帝也没有听清楚,更没有理解到嬴城的意思。
“在这片古老而文明的热土上,沿着黄河和大河两大流域,孕育着我华夏独有的文化,更应该是说是文明,华夏文明!”
“这个文明,以礼而兴起,从有巢氏、燧人氏,到炎黄二帝,至夏商周,漫延两大大河流域,从而才有了如今一统天下的大秦。”
“而这,已经形成了璀璨耀眼而独有的文明。”
嬴城深沉的说道:“如今,大秦成为千古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陛下,不是上天授予的皇帝,而是我华夏文明的大家长,族长!”
“五六口人可称之为家,百十来人可称之为族,十万家,十万族,百万家,百万族,共用构成了大秦这个以一家又一家构成的国!”
“而陛下,便是这个大家的家长,便是这个豪族的族长!”
“受天下之家共用拥戴,受天下之族共同拥护。”
“家里的孩子不听话,陛下就要去管束,家里的孩子去走歪门了,陛下就要去纠正,家里的孩子离经叛道,陛下就要去纠错。”
“华夏之家,陛下为了家里人都过上太平的日子,组建了军队,去教训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建立了管理的体系,去约束那些不听话的孩子。
有敌人来打孩子了,陛下让将士去收拾敌人,家里太小了,陛下就让将士去开辟新的领地。”
“我们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制度。”
“为了守护这个大家,一个又一个的小家自愿的出人,出力,因为看不得自己家人被欺负。”
勐然间,始皇帝突兀的起身,目光惊骇的盯着嬴城,有精光在乍现,忍不住的惊道:
“国,家,”
“华夏之家的大家长,华夏一族的族长!”
“朕总觉得不管是国制也好,法制也好,总是缺少一点什么。”
“很关键,非常的关键。”
“你所说的这些,都没有毛病,是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但朕就是感觉缺少一点神,可朕想不到,也无法去补足。”
“君权天授,非朕所愿,但此法自古由来,源远流长,深入人心,即便是朕明白,这世间神仙之流虚无缥缈,但朕必须这么做。”
“朕需要有合乎天礼的理由来统御天下,而天下之民需要合乎天礼的礼仪来尊敬朕。”
“而这就是你此前所说制度的缺陷,需要有一样,虚而无实,形而无迹之念,来让人之精神有所寄托。”
“需要贯穿这个制度的每一个角落,才能是一个整体。”
始皇帝原地踱步的自言自语道:“而现在,有了,甚至说,要比君权天授更加的贴切于现实,却又高高的站在了所不能企及的高度。”
“而这,又恰恰与你所提的制度,完整的契合在了一起。”
“人之精神有寄托,便可安心之所思!”
嬴城也渐渐露出一丝微笑。
准确的说,他成功了。
虽然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早已形成民族状态,但是华夏民族这个具体的概念是后世梁启超所提出的。
而正是这个概念,赋予了华夏民族精神之魂魄。
由此而来让身处这片热土上华夏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自豪感。
这不是具体能够呈现的,这是融入到每一个人血液之中的东西。
而正是这样无形无质之物,凝聚着华夏民族的魂,赋予了华夏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再苦难的日子,也能熬过来。
他苦思冥想,究竟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作为一套体系的核心。
而这。
就是核心。
华夏民族!
在这样的核心之上,包括一层层制度体系,才是稳固的。
也只有如此。
他所立的法,才有根!
在面对新局面的时候,什么是需要留下来的,什么是需要丢弃的,这是需要认真去思考的。
渐渐的,大殿之内再次安静了下来。
始皇帝慢慢的收敛了情绪,再次安稳的坐了下来。
到现在,他已经认可了嬴城的体系。
只是。
在这套体系之中,缺少了非常重要的内容。
如果没有这部分内容,这不是一个牢固的体系。
军事!
是的,军事,一切体系如果没有一个强势的军事体系支撑,都不足以傲立世间。
嬴城镇定的沉声说道:“军政分离,而且必须分离!”
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嬴城自然而然的,就要将这一军事核心理论说出来。
这不是现在就能做到的,但这必须要做。
“军事和政事分离吗?”始皇帝眸光闪烁,这样的念头他未尝没有生出来过,只是在这个时候想要做到,天下局势不允许。
嬴城摇头道:“不,军事和政事要分离,但更重要的是,军令、军事、军政要分离!”
“令,陛下下达的军事命令。”
“事,我秦军将士的日常训练,驻守。”
“政,我秦军将士的荣升奖励。”
“在职统帅无权决定将士的荣升和撤职,由功绩司统计荣升。”
“领兵在外,大军长期驻守一地,一军统帅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独立做大的情况。”
“将士的生杀予夺全然掌握在统兵将领的手中,将士们便需要依附在统兵将领近前。”
“只有将将士的功绩荣升和统兵将领分开,才能避免在外做大的可能。”
“如此,让统兵将领更加的纯粹!”
嬴城顿了顿,给始皇帝思考的时间,而后继续道:“而做到这一前提的基础,便是军事和政事的彻底分离。”
“我大秦将士,不再插手任何地方政务问题。”
“同样,地方政事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我大秦将士的军事问题。”
“而我大秦,不仅不能裁撤兵力,不仅不能以次充好,反而,要以好换次,常备至少一百万随时随地可战之将士。”
“如屠睢老将军的南征大军,五十万大军四十万囚徒,更应该换为五十万训练有素,可酣战十日不下的控弦勇士!”
“同样,我大秦的国力,每年至少要有三成以上财政,投入到军事之中。”
“如此,才能令我大秦拥有敢于面对天下任何强敌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