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卷 第144章 张良初见华夏字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4章 张良初见华夏字典 (第2/3页)

息,先问而后嘿,那么什己者至。人趋已趋,那么假设己者至。……王城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子燕矣。”

    张良尴尬的手悬在半空,愣愣的瞅着在自己面前走过去,完全没有理会自己的儒家弟子。

    而真正让他震惊的是。

    这个儒家弟子,竟然读着战国策之中的燕策。

    战国策是一史册,其内详细了记录了战国时期天下各个诸侯国真实发生的一些事情。

    具体由谁整理而成,谁都说不明白。

    有些是其内主人公整理,有些是闻听者整理,甚至有些是宫中记录官员整理。

    战国策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的复杂,有国策之论,也有国事之论,也有风俗之论,更有记录各国历史的言论。

    而此时这个儒生读着的,正是战国策之中的国策之论,一个发生在燕昭王时期的故事。

    那是曾经燕国称霸于诸侯之时,燕国乐毅争雄天下。

    而这段策论,正是郭隗先生劝说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名篇。

    千金买骨的故事。

    郭隗为了劝谏燕昭王,以五百金购买千里马的骨头,天下之人必定以为燕昭王擅长买马,天下之人必然前来送千里马。

    郭隗以这样的方式劝谏燕昭王,让燕昭王重视人才,求贤若渴,天下人闻言,便不会嫌弃燕国太远而不为投奔燕昭王。

    正因为听了郭隗的建议,燕昭王才因此得到了很多的人才,士兵也从此之后愿意为燕国效命,而后不久,燕国就以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赵魏韩联合,攻打齐国,令齐国大败,一路打到了临淄。

    这个故事便被流传着称为千斤买骨,收录在战国策之内,成经典名篇。

    也是燕策之中的绝世名篇。

    寻常之人根本不可能读到。

    可现在。

    这个看起来寻常的儒生,竟然诵读着这样的故事,连路过打招呼的人都不理会。

    如得到绝世珍宝,恨不得时时刻刻的捂在心口,不忍耽误片刻的功夫。

    “子房兄,我感觉,这宣传大院,很不对,太不对劲了。”

    “怎么这人人都在读书?”

    “这些书好奇怪,这些人好奇怪,像是着了魔似得。”

    陆贾忍不住奇怪的滴咕。

    “何止不对,隔着一堵墙,却犹如两个天地。”

    “外面的天地是真实的,有民生疾苦,这里的天下,是幻想之中圣贤居住的天地,人人都可读书。”

    “写字!”

    “贾兄,你快看,那是,纸张!”

    就在此时,张良眼尖的看到前方众多读书儒生围着的书桌上,有一摞的灰白之物。

    那东西。

    和他此前在临淄由淳于越先生带去见到的纸张,一模一样。

    那时。

    淳于越先生仅仅带去了一点,他即便是孙氏之儒的首领之一,也仅仅分到了一张。

    那张纸,他仅仅在上面留了片字,至今都被他珍藏起来,不敢动用。

    可是这里,他眼睛都直了。

    那桌面上,却有比淳于越所带着的纸张厚十倍,多百倍的一摞纸张。

    而且更像是,任由取用。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读书,写字,我们来咸阳,就是为了读书写字?”

    “什么时候,朝堂如此的大方了,如此的重视我们了?”

    “总感觉这一幕,太过于梦幻,匪夷所思。”

    张良忍不住的倒吸了一口凉气,被眼前所见惊呆了。

    书卷啊。

    纸张啊。

    好像数不胜数,任由他们翻阅。

    宣传大院和他想象之中,天差地别。

    不敢想象。

    “这个字何意?”

    张良正观望着,却是见到书桌旁一名儒生奇怪的滴咕,正在犯难的瞅着纸上文字。

    张良就在旁边,看到了这儒生疑惑犯愁的地方。

    这是老子道德经三十六章中的内容。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意思是说。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这是隐而不见的聪明,以柔弱胜刚强之道,鱼离开深渊容易招至大难不能存活,国家有效的威摄武力,不可以四处炫耀张扬。

    其他的字都容易理解。

    但是这其中‘歙’字,对于寻常文字功底者,却是多有欠缺。

    尤其是这书册上面的文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