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投入与回报 (第2/3页)
】
其根本原因是,解决百姓之温饱,这是富民之策。”
冯去疾恨铁不成钢的怒道:“再看看这个,蒙氏的想法归蒙氏,有了这一道大律令的亲笔题字,蒙风就算是赔本也要把亲民食肆开下去。”
“这是把蒙氏架在火上烤了,他们购置农田的事情想都别想,除非他们敢造反。”
“可若是一个个都有意愿造反,勋贵们何至于忙着找出路?”
“至少在目前来看,这样的局面对勋贵还是最有利的。”
“但你身为老夫的嫡孙,未来的冯氏族长,就必须要明白,冯氏可以不追求钱财,但必须要追求名声,在嬴城心中的名,在百姓心中的名,在朝堂上的名。”
“你就当是施粥,花费不了多少钱,顶多平账。”
“但没准哪天嬴城瞎逛着就逛到你开的食肆了,或者听着听着就听到你开亲民食肆了,你要明白,现在的嬴城,才十一岁。”
冯海内心惊起无边波澜,欲言又止,叹气道:“好吧,我去施粥……嗯,开亲民食肆。”
咸阳从来没有消停过,哪怕是片刻都没有。
而随着嬴城在亲民食肆又是吃饭又是题字的消息传出。
又令原本就动荡不安的咸阳埋上了一层阴影。
不知不觉中。
有人又开始在咸阳城搭建粥棚屋舍。
一文钱!
似乎成为了大秦的一种时尚。
而在如今的大秦,一文钱能干的事情多了。
比如!
工业司用一文钱将一个占地面积达到两万多平的蓑衣作坊,租给了一个卖草鞋的老农。
立木取信的故事比比皆是,就看要如何理解了。
在没有工业司之前。
整个秦国的手工制造业全部在少府名下,少府负责营造,经营,一部分归入如胡秀,乌氏倮,卓诚这样的豪商手中。
也就是朝廷进行大面积的投入资金建作坊。
这其中就有一个还算是不错营收的作坊,蓑衣作坊!
蓑衣是遮风挡雨保暖之物,包括蓑衣、斗笠两个部分,造价便宜,是每个人的雨天必备之物。
乡里之中的百姓时有自制。
但对于勋贵来说蓑衣造价便宜,卖的又不贵,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基本无人将注意打到蓑衣产业中。
这保证了蓑衣作坊的盈利。
而这处蓑衣作坊,算是整个咸阳最大的一处蓑衣作坊了。
“不知道啊,老汉哪里知道那么多,总之,咱就出了一文钱,这蓑衣作坊就变成我的,那官老爷说,盈利了补足一千钱,不盈利不用咱担任何责任。”
“咱以前是卖草鞋了,这稻草秸秆等等编制成草鞋箩筐之类的,蓑衣草鞋都是自己编的,对这手艺熟悉啊,左右一盘算,就答应了下来,这不,这蓑衣作坊就成咱的了。”
嬴城转悠着就转到一个在咸阳城里面的作坊门口,就好奇的走了进去。
这一打听知道,和脑海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处理过的政令对应在了一起。
工业司杨宏为了将朝廷主持的手工业作坊卖出去,煞费心思。
因为刚开始根本没有人敢接手朝廷的作坊。
为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