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上雒楚系集团 (第2/3页)
的表兄。
可以说。
是皇室最具权势的外戚之一。
若不是始皇帝打压,这些人便是朝堂顶梁柱般的存在。
只是。
“见过大舅父。”嬴城微微回礼,结束,继续盯着秦风问道:“上雒的田地究竟是怎么回事?”
秦风忐忑的抬头,瞅了瞅嬴城,又瞅了瞅芈飞,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却是芈飞,乐呵呵的笑道:“城儿不必为难秦县丞。”
“这上雒乃是城阳候府的封地,总计八千亩地,而且,上雒多为芈氏封地,包括你二舅爷,甚至昌平君的封地,皆在上雒之地。”
“而且,秦氏芈姓宗祠也在此地。”
“集体化农业也好,私有也罢,上雒乃是秦氏祖地,遍地皆为秦氏族人,分与不分,意义并不大。”
嬴城眸光闪烁的盯着秦风,又盯着一个个官员。
似乎。
有点明白了。
秦氏,秦姓,这两个姓氏在秦国算是比较特殊的姓氏。
普通的百姓不能用‘秦’为姓氏。
而能用者,只有一种人。
赐姓!
如同王翦,李斯,吕氏,蒙氏这种源远流长的贵族,即便是立功也不需要赐姓,已经形成特定的姓氏传承。
如同商鞅,姚贾,张仪,百里奚那般的微末之士,也不需要赐姓,因为其对秦国的功劳非常之大,自成贵族。
而凡赐姓者,一要有微末之身份,二要有不足以封侯却又可比封侯的功劳,于是便有赐姓来抵不上不下的封侯之功。
这,便有了秦氏,秦姓的出现。
第二种情况。
在昔日秦晋之好中有出现,在后来的秦楚之好也有出现。
即以外戚身份赐姓。
而上雒之地。
倒是还有另一层深究。
雒为亭,为雒亭。
昔日楚人先祖便栖居于霸河源头的白石崖,是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地方。
而在丹水以南,如今峣武道所过,峣关所在的那片山脉,古史之中称之为楚山。
而在秦楚之好中。
上雒逐渐的成为了楚系封侯封君的封赏之地。
包括穰侯魏冉,昌平君芈启,城阳候芈城,安陵君这些楚系封君,封地都被放在了商,上雒之地。
熊氏芈姓是大族,分了近七十二个姓,包括屈,景,昭,芈,魏,庄,项,沉,楚,包,罗,叔孙等姓。
并不是他不知道,只是他脑容量太大,所涉猎的知识太多了,需要检索才能想起来。
现在看来。
这上雒,可真是捅在了楚系集团的老窝里面了。
“这么说来,上雒并没有推行集体化农业?”嬴城笑吟吟的问道。
“朝廷政令,自然不敢不从,推行了。”芈飞笑呵呵的回道:“上雒划分县,乡,亭,里,按照朝廷的要求,依次进行了划分。”
“各里之所属田地,皆有划分,且各乡里皆进行集体耕作。”
“但上雒封地复杂多变,无法具体划分。”
芈飞说的理直气壮,很是自信的说道:“朝廷政令之所,上雒百姓无不遵从。”
“再说了,你我皆为一家人,不必分这些,只要按照朝廷政令所行,些许瑕疵之处,自可遮掩不是。”
瞅着芈飞笑吟吟的贱人样子,嬴城冷哼一声,盯着秦风道:“秦风,本监国只问你一句。”
“这上雒之地,所有田地归属是否划入各个乡里,由乡里自处?”
秦风被嬴城如此质问,只是沉默了下来。
“城儿何必如此计较呢?”却是芈飞,笑呵呵的上前道:“上雒之地也算是扶苏府半个封地了,没必要如此较真吧。”
“你放心好了,朝廷政令,我等一定是倾力配合的。”
听着芈飞恬不知耻的话,嬴城冷哼一声,怒道:“真是没想到,着实没想到,真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现在看来,整个上雒都在阳奉阴违了?”
芈飞见嬴城态度如此恶劣,也是呵呵回道:“上雒之地,近三十万之民,皆为食邑,遍地皆为封地,各有所属,岂能轻易割舍。”
“闭嘴吧你,尊你一声舅父,真当自己了不起了?”嬴城怒斥一声,冷哼道:“郭怀义听令,持本监国之令,令王贲即刻率领虎贲营,破燕营入上雒。”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