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宏观调控货币 (第3/3页)
自有制度体系,这令诸侯国勋贵融铸私钱难上加难。
嬴城也是停顿了许久,这才继续道:「也因此,朝廷作为发行货币者,将货币作为统治手段,便会有一种更为直接的调控方式。」
「宏观调控!」
「此法若是放在昔日的楚国,自然推行不了,但我秦国,却占天时地利人和。」
冯去疾微微一顿,问道:「宏观调控?」
嬴城点了点头:「自是如此!」
「此前我说了,朝廷可以印发货币,以此来达到朝廷所想要达到的目的。」
「那么为何就不能,朝廷收回货币,并将这些货币储存起来甚至于直接熔铸为金块铜快,不再对外流通。」
冯去疾眉头不由紧皱了起来看,「何解?」
他也明白。
直到现在。
嬴城才说到重点。
「如此解释,或可粗浅,即,朝廷需要动用十万工人用来修建阿房宫。」
「但是府库空虚。」
「朝廷不征收赋税,直接印发一千万钱币,用来修建阿房宫。」
「这些钱,自然是出现在以阿房宫为中心,所系之各行业之中。」
「而随着朝廷印发这一千万货币,必然造成货币奔溃,物价飞升。」
「而如何保证物价,朝廷再将印发的一千万货币,收回来熔铸掉即可。」
「可是,总不能直接征收所印发货币,自然,就需要通过其他手段,诸如,税收所得的钱币,收上来一千万,熔铸掉一百万,剩五百万以作他用。」
「朝廷提高盐价,收回来一千万,熔铸掉一百万,再将盐价强制调控下去。同此,朝廷提高粮价,收回来一千万,融掉一百万。」
「总之,通过正常的,大规模的商业途径,将印发的一千万货币收回来并融掉。」
「如此,阿房宫建成了,货币也稳定了。」
听着嬴城的解释,冯去疾脑袋瓜子嗡嗡的。
到现在。
他才
明白。
嬴城在府库里面囤积万万之数的货币,究竟想要干什么。
而在此之前。
嬴城废除了徭役制度。
到底意欲何为。
嬴城想要通过朝廷来进行大面的发钱。
等到稳定之后。
再通过大面积的回收来收紧货币。
这。
极其狠绝。
因为天下百姓早就认定了秦国货币。
以货币为本,相信秦半两可以买到很多很多的东西,所有的一切,都以货币为中心进行运转。
但是百姓并不知道。
这些钱币,全部都是朝廷肆无忌惮印发而来。
百姓们乐呵呵的赚着朝廷印发的钱。
然而。
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却已经是朝廷收紧货币的时候。
甚至于。
站在整个天下的角度上,即便是货币流通的再快,也比不上朝廷调动快。
如果在潦东潦西印发一千万钱,只需要在巴蜀,南郡等地收紧货币,等到一千万钱币流通到巴蜀南郡的时候,其实,双方货币对冲,其实就等于朝廷没有印发一千万货币。
货币的流通需要时间,且需要极其复杂的关系转换。
因为即便是朝廷乱发货币,这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导致物价飞升。
而这。
恰恰给了朝廷时间。
况且。
跨地域的商品流通本就是有非常大的差价。
只要通过调控差价,就能解决在无声无息之中解决掉朝廷乱发货币的问题。
「集体化农业?」冯去疾不由心惊的问道。
想明白这个问题,现在他倒是理解了最根本的布置。
「是的,集体化农业。」嬴城笑吟吟的道:「用极其庞大的乡里,来延长货币的漫延,只要集体化农业越多,便可以做到以九州之力来宏观调控,当潦西潦东的货币盛多,朝廷向南逐步引导,货币体量多,那便漫延到洞庭苍梧,以此消化掉朝廷印发的货币。」
「同时,洞庭苍梧收紧货币,来应对潦西潦东滥发的货币。」
「这并非只限制两极,九江,会稽,闽中等地也可如此,但必须保证的是,不用广天下而滥发货币,以半冲方式对冲,以此保证货币体系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