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蠢货 (第2/3页)
“既然内史郡即将成为天下经济中心,这就是整个内史郡所有乡里百姓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商旅们不远千里的拉着无数的货物来到咸阳,难道要让这些商旅们空着手回去吗?”
“不,不可能,也不会。”
“所以,内史郡就一定要有无数的作坊生产商品,以此让这些商旅不至于空手而归。”
“而这,才是专项财政真正的用处。”
“兴建无数的作坊。”
“朝廷直接拨款,这意味着,根本不需要乡里来承担这笔钱财的损失,只要交易清晰,即便是作坊赔钱,也不需要乡里来承担这笔损失啊!”
“而这,就是地缘为政,各县乃至各乡里按照地缘,来确定可以赚钱的途径。”
“有山林便伐木卖木头,有渔业便捕鱼卖鱼,有冶炼便打造各种商品售卖,乃至于还可以发展第三产业,第四产业。”
“这,才是专项财政的真正用途!”
张良沉声道:“而且,这是骊邑县唯一的致富途径。”
“朝廷废除徭役制度,今后朝廷想要再动工,便需要钱币的支撑。”
“整个骊邑县内,所有的乡能够拿出八十万钱的,有几个?”
“如此巨额的一笔钱币,正是着力寻求骊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时候。”
“这笔钱,干什么都可能,但唯独不能通过购买粮食,规避朝廷政令,将这些粮食储藏在粮仓和分发给各乡里。”
“一旦如此!”
“这些粮食吃完了呢,等到隔壁东乡作坊兴起之后,整个骊邑没有大型的作坊来让骊邑百姓赚取到财富。”
】
“那么,整个骊邑的百姓,都将流向隔壁东乡。”
“到时候骊邑百姓将成为东乡发家致富的工具。”
“没错,是有雇佣关系存在,但人家只需要付给骊邑百姓工钱,便能创造出数倍乃至数十倍的财富。”
“别看现在马台里是整个骊邑县,乃至这附近三县最富贵的乡里。”
“可是,难道你们没有发现吗,马台里的财富在急速的消失,尤其是宣传大院的人星火天下,整个骊邑没有钱币的收入,反倒是马台里百姓拥有财富之后开始大手大脚的花费。”
“这无异于坐吃山空之举啊!”
听着张良的痛惜之言,林天和冯小天愣愣出神,额头不由的渗出汗珠,感觉后背发凉。
张良此话,令他们犹如醍醐灌顶般幡然醒悟。
道理其实很简单。
只是。
他们局限一隅。
此时被张良说清楚,才惊觉,这其中究竟意味着什么。
“湖涂,这方怀实在是湖涂!”冯小天惊道。
“不行,这个方怀,简直就是个蠢货,不,我们都是蠢货啊!”林天也跟着愤怒了起来。
“太可怕了。”
“这其中着实恐怖。”
“若真按照方怀的方式来治理,最迟一年的时间,骊邑将彻底失去发展的机会,沦为他县工具,看起来这没有什么,可一旦形成此等局面,骊邑想要追赶,不要说一年,哪怕是十年,三十年,骊邑也再无追赶的可能。”
张良轻叹道:“可,这有什么办法,行将就木,木已成舟,我等,也只能看着,却无干涉之能力!”
他也很无奈。
不管他有何种见解。
他张良,现在也仅仅是一个里宣传员。
宣传员并无执政之能。
即便是面对马大这种乡里里正,人家不听劝,他也没有改变的可能。
却是此时。
冯小天眸光略有闪烁,若有所思的盯着张良,他,大概明白张良,究竟想要干什么,不过,他,并不介意。
当即道:“或许,此事还有转机。”
“别忘了,我们宣传司的权柄。”
“宣之礼法,传之政令,指正错误,既然,骊邑县县丞政令非常之不妥,那么,我等为何不去指正一番!”
“若是这方怀执拗,那我等便将此事捅到郡司,捅到朝堂之上。”
“届时,这方怀所行之政正确与否,自有郡守定夺,自有朝堂公议!”
闻言,张良喜上眉头的道:“如此,良便替骊邑百姓,谢冯兄,林兄大义!”
冯小天道:“就算是不为骊邑百姓考虑,也要为我等自虑,若骊邑不见成效,那我等要在这马台里,熬到什么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