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赏赐之论 (第2/3页)
二本课本,不仅将秦律切割的非常之合理,而且,其中条目内容,也是极其的合理。”
“老臣甚至已经想象到,二十年后,我大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天下。”
“甚至于,老臣对于讼师之职位,都感觉是多余的职业,因为到时候,必将是一个人人知法的时代,哪怕是乡间百姓,贩夫走卒,张口闭口,也懂得究竟什么是违法之事。”
“如此,天下无忧,天下真的无忧啊!”
李斯还是忍不住的称赞起来。
看了法学课本。
他觉得。
这是一本比大秦律法都要完整的秦律。
但是这本秦律,如冯去疾所说,条目层次有序,清晰明了,只要按照其中内容学习,一定能够理解律法。
而这。
才是法学真正永世天下之法。
一直以来,他都在苦思法学传道之事。
以往。
法学传道,均是老师带弟子之法,一个老师以终身授业的方式,教习法学弟子。
两百万法家弟子,历经一百五十年的沉淀,才有现在这等规模。
这个过程何其之长。
如果有人认为,法家弟子以十传百,百传万,万传十万,十万传百万,百万传千万的方式漫延,那就大错特错了。
十人传道,最终能够真正称之为法家弟子的人,或许只有一个,甚至连一个都没有。
这些年来。
他一直都在寻求法家的突破。
可始终未有建树。
但现在。
五门之一的法学教学,却让他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没有什么比现在这种方式传法家之道更为便捷和快速的方法了。
甚至于。
一旦教化司之事有成果,法家将牢不可破。
这个天下。
儒家有门第之见,道家也有,工家甚至也有不传外的规矩。
但唯独。
有两门学问,自始至终都没有门第之见。
一为法,二为农!
现在之情景,他李斯,做梦都会笑醒。
“李公不必激动,人人懂法,也是我之愿景。”嬴城大笑道。
“哈哈哈!”李斯只剩下开怀大笑的声音。
见此。
一旁的熊关乐了。
乐的美滋滋的!
可以说,内心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课本之事,大秦三位最权势的人物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他,终于可以放心了。
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高的肯定了。
而只有肯定。
他这辈子,才能再无忧虑。
“监国,此等消息,老臣建议,应当将此祥瑞之事,连同这些课本,一同送去,让陛下也知晓,这天下之书已成,我大秦,国祚无忧,将万世昌盛。”
冯去疾忍不住的说道。
可以说。
此时的冯去疾,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若在以往。
冯去疾根本不会向嬴城提及,只会自己权衡回禀始皇帝,但现在,冯去疾却开始询问嬴城的意见。
“此事不急!”
嬴城摇头,道:“先将这些书册送至超级作坊,稍等几日,再请陛下阅览。”
这是肯定。
可以说。
这些书册。
是唯一的书本。
大秦独一份。
想要真正推行于天下用以教学,还需要印刷,开足马力的印刷。
“老臣遵命!”冯去疾也点了点头。
没有追问。
却是理解。
他一直怀疑,超级作坊之内,有着极其神秘的东西。
可以非常轻松的复刻书册。
只是究竟是什么样的方法,却是不知。
而现在。
嬴城将这些课本送到超级作坊,也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当即,冯去疾看了熊关一眼,继续道:“监国,既然课本已成,而课本之事,于我大秦利在千秋。”
“教化司左司长熊关,主持编订司有功,理应封赏!”
冯去疾顿了顿,见嬴城不说话,继续道:“按照以往惯例,此等功绩,主理者应以封侯许之,其余主笔者,按其功劳以爵位许之。”
不等嬴城说话。
熊关却已经极其谦虚的道:“下官只是做好了本分之事,而在编订过程中,监国时常前来指导,下官不敢冒功!”
“下官能够完成课本的编订,更多的还是监国的指导。”
冯去疾笑了笑,继续道:“监国,有功必赏,方为长久计,课本编订一事,乃是大功一件,不可不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