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复杂的是人,宣传司之谋 (第2/3页)
“淳于越其实也是为难,弹劾官员,有三类,一为各地郡守,巡路使,巡域使,此三类,郡守可弹劾巡路使,巡域使,巡域使可弹劾巡路使,郡守,此类弹劾文书呈递于丞相府,由丞相府权衡。”
“二为各地御使,此类御使直接奏报于御史大夫府,由御使面见陛下或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弹劾,此弹劾不管文武,不管罪责,皆可为由弹劾。”
“三为朝堂百官,即在朝堂之上的二等五流,九卿之下各司朝臣,皆可弹劾,此弹劾需有实证为举,必须要在朝堂之上弹劾。”
“淳于越的为难是可以理解的,宣传司并无弹劾之权,但其盘恒之下,将张良三人的弹劾,改为谏言陈书。”
不要说嬴城。
就算是李斯,王贲在旁边也是听的认真。
如果说早先冯去疾罗里吧嗦的描述没有目的,那么此时,他们也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这件事听起来简单明了。
就是马台里的宣传员不满县丞布政,层层上诉。
但是。
这涉及到了权力,也涉及到了国政。
如何处理,必须要认真权衡。
而最简单的方式,便是驳斥,不管是弹劾文书也好,还是谏言陈书也好,判定宣传司越权,便相安无事。
但是。
换而言之。
宣传员所站的立场是什么,考虑到宣传员为什么层层上诉,便要慎重对待。
朝廷刚刚下达重点发展乡里的国策,整个大秦的国策,也将围绕着乡里来开展。
而面对骊邑县县丞极其保守的政策,那此事就耐人寻味了。
“之后呢?”嬴城眉头的问道。
心中也是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认真盘算。
如果将这件事看做是一件寻常的宣传员不满政令,那就太没有政治敏感度了。
宣传司要争权!
宣传司的人数基础大,但其权柄仅仅在宣传上面。
而符合宣传司定位的,只有一个,对朝廷政策的谏言陈书。
宣传本身有两个重要的职权。
宣传礼仪与法,为百姓解读朝廷政令。
宣传大秦思想,引导民间风向。
这两个职权,均没有实权。
也就是所谓的苦口婆心却又落不到好处。
而与宣传司职权贴切相关的,便有一个被朝廷忽视,却又非常重要的权力。
朝廷政令会经过郡县乡最终至里,这一步步一定会变样。
恰巧。
朝堂并没有对这样的政令进行监督,通常情况下,只是将政令政令下达至郡,至于郡如何执行,朝堂只看最终究竟是变好还是变坏。
正如方怀购粮分粮,这件事朝堂并不关心。
宣传司想要争夺的,正是这部分权力。
宣传司是直属三公九卿的司署,参与在朝议之中,可以得到第一手朝廷政令,而后通过宣传司内部直接下达到乡里的宣传司,只要不经过县丞乡主之手知晓朝廷政令,便能够解读第一手朝廷政令。
如此。
宣传司会接到两份朝廷政令,一个是县丞乡主下达到乡里的政令,一个是朝廷直接下达至郡的政令。
两相对比。
宣传司的权力,便来了。
郡县政令如果与朝廷政令相差甚远。
以张良,林天,冯小天三人现在的动作。
直接通过宣传司内部谏言陈书到丞相府,也就是朝堂之上,甚至于宣传司司正直接递到皇帝手中。
谏言陈书啊!
这可不是弹劾文书。
人家对朝廷政令的谏言,皇帝是听还是不听。
听了。
郡县政令严重背离朝廷政令,朝堂便会越过郡中派遣官员前去调查。
一旦查到问题,便是整顿。
如此。
宣传司的权力便会直接威胁到郡县乡乃至里正这一层官员。
二等五流以下,皆要受到宣传司的制衡。
这就是权力。
而现在。
朝廷对于张良三人一路从马台里抬上来的事件处理,便决定着,朝廷是否要给予宣传司这样的权力。
驳回淳于越的谏言陈书。
宣传司自然知晓朝廷拒绝赋权,暂时会平息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