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子房,屈才了 (第2/3页)
记录着包括始皇帝内朝议事在内大大小小的议事内容,记录着朝堂之上所有的议政内容,记录着各个公卿府机要密文,同时,还是始皇帝制令,诏命诏令口谕的发行之地。
而这个小吏,便是郎中令府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吏,做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并没有什么权柄。
但是,身在郎中令府,其价值就不是其他公卿府的吏员可以相比的。
就如此次西进议事,除了勋贵族长,内侍,三公九卿之外,只有郎中令府参与其中。
而因为诸事复杂,需要很多人手,郎中令府核心吏员不足,这才将麾下的小吏全部调遣到了议事之上。
送走了小吏。
淳于越便将目光落在了汤游,江富,林天,冯小天的身上。
“怎么说?”淳于越笑问着,率先道:“看的出来,此次朝廷可谓是下定了决心要西进。”
“虽然对西进之事进行了各种限制,但是,河西,西域依旧是一块巨大的肥肉,尤其对于各个勋贵而言,朝廷的政令,还是对勋贵极其有利的。”
“毫不夸张的说,是朝廷在前面开路,勋贵在后面赚取利益。”
淳于越可谓是说的十分露骨,不过,虽然宣传司各有纠葛,但随着淳于越的地位逐渐提升,在宣传司内的话语权也逐渐大了起来。
即便是汤游和江富二人,在旁枝末节上,也没有明显的反对。
而且。
这样的结论,并没有错。
“看的出来,朝廷此次对西进之事极其的重视,若非如此,诸多勋贵族长们,也不会提出那么多的疑惑,而这,正是因为朝廷的重视,才要问清楚。”汤游也是点头称是,迅速的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么看来,今后朝廷的重点,将是河西和西域啊!”江富忍不住的感慨道:“开疆拓土,是每一位雄主毕生之梦想。”
听着几人的总结。
张良忍不住的眉头紧皱了起来。
虽然小吏并没有将西进议事所有的过程说清楚,但其中关键还是说的清楚,让他犹豫的,要不要当着汤游和江富这二人的面说出来。
其实,他并不认可三人的结论,或者说,大相径庭,完全不同。
“子房这是怎么了,为何是这般表情?”汤游也算是对张良有了一定的认识,见张良面色不对,便问道。
被汤游察觉,众人的目光也是落在了张良的身上。
“这!”张良见此,微微犹豫,心中快速盘算,还是道:“下官与几位大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结论,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是什么话,子房有话但说无妨,我等且来听听,毕竟,朝廷已经做了决策,我等也只是议论朝政而已,没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江富俨然一副欣赏张良的道:“况且,子房已经用事实证明,你对朝廷的认识,甚至要超过我等。”
“有话直说!”淳于越也微微皱眉的道。
能够让张良说出大相径庭这种话,他不知晓,他们的理解究竟与张良有何偏差。
】
“是啊,子房兄,你的见解,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旁的林天和冯小天也忍不住的道。
可以说。
他们二人此时对张良,可谓是相当的信服。
“子房愚见,也并不可信。”张良已经思虑清楚,先给自己的言语兜底,这才道:“其实,良认为,朝廷并不重视西进之事,甚至于,是要放弃西进,至少在十年内,良以为,朝廷绝不会发动对河西大规模的作战。”
“至少西征军,在良看来,是防守之主,进攻为辅,而不是如朝廷所言,雄视西域。”
张良话音刚落。
“???”
“???”
汤游,江富,林天,冯小天四人便一脸错愕的瞅着张良。
就连淳于越,若不是深信张良的才学,此时已经满眼不敢相信的瞅着张良了,但即便是如此,淳于越还是眉头紧锁,心中不信的率先出声问道:“这是为何,子房有何根据说出这等结论?”
没办法。
他也要为张良兜底。
张良是目前来说,最适合作为儒家领袖的继承者。
他已经老了,经不起劳累奔波,将来儒家这杆大旗,他觉得张良可以挑起来,甚至比他做的更好。
而此时,与其让张良被汤游,江富几人猜疑,不如他提问让张良解释。
毕竟。
张良好不容易以真才实学入了汤游和江富二人的眼。
不能因为这一番言论,而荡然无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