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华夏之名 (第3/3页)
三十万大秦锐士,驱逐匈奴于漠北之内,老夫虽反秦,却也敬重于秦皇嬴政,这二者并无矛盾。”
“倘若秦国令长城军南下戍守各郡,倘若秦国令南征军驻守,焉能有我等喘息之机。”
“秦国在北方防线雄兵三十万,更有依山建城之防,若无赵人带路,匈奴,东胡人如何能孤军深入关中腹地。”
“此乃外敌,不与为伍,我楚国虽亡,却也傲骨长存,此等决策,老夫还不想被子子孙孙指着老夫嵴梁骨辱骂,便是谋成复国,楚国,也非昔日之楚国。”
“道不同不相为谋,赵国人最好有请匈奴来之法,也有退却匈奴之法,若匈奴为祸我华夏腹地,莫怪我楚国不讲情面。”
“送客!”
“楚虽三户能亡秦,但绝不是依靠外族亡秦。”
项梁大手一挥,已经不想和赵言有任何交流。
谋国之道有很多种,但赵国人,选择了最令人不耻的方式。
项梁厉声决策。
四周楚国贵族,也无反驳的意见。
虽然。
这对他们而言,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正如项梁所言。
楚国的傲骨长存,羞与外族为伍。
比之楚国,不失一寸之地于外族,更为重。
见此。
赵言心思渐沉,知晓,再不陈明,好不容易联系到楚国反秦力量,就要再一次的失去联络了。
六国反秦,然而,六国反秦人士却并非同气连枝。
韩赵魏已达成共识,齐燕互通,楚国傲慢的自己谋划反秦。
但是。
此次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这一次,将再无第二次,想要亡秦,就更不知何年何月。
“请听在下一言,秦国自从嬴城主政之后,推陈出新,隐隐将一盘散沙的秦国凝聚为一体,一旦让秦国完成转变,我六国将再无反秦之机。”
赵言急忙道:“此,也是赵国如此急迫,甚至不惜借匈奴之手破局之因,二虎相争,必有一死一伤,死匈奴伤秦国,如此,我等才有机会亡秦。”
“匈奴,东胡人兵马孤军深入,若无赵国人引路,关中于匈奴而言便是兵家大忌之地,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如何能糜烂关中,此为计,绝非勾结,纵然是勾结,也是我赵国一人之责难。”
“诸位只需要闻风而动,待关中有难,再伺机而动。”
项梁沉声摇头道:“赵国人还是先灭匈奴再来与我们谈吧,我楚国兵马不多,但皆为精锐之兵,只要划江而治,自会有滔滔不绝的楚人云集响应。”
“但借助匈奴之乱而亡秦,此事,赵国人自行考量,老夫只能给尔等保证,绝不出手援助秦国。”
赵言嘴皮子快要磨破了,见说不通项梁,不由问道:“项氏一族准备前往何处?”
项梁并不介意告知赵言的道:“南岭百国,待我整合南岭百国,建立南楚,待嬴政身亡,便是我楚国重归故土之时。”
赵言道:“难道这不是勾结南蛮?”
“哈哈哈,老夫不知何人从中谋划,真是可叹啊。”项梁摇头大笑道:“昔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占领云中雁门等地,接纳匈奴胡人,以此赵国骑兵称霸天下。”
“秦襄公于陇西平定戎狄,将陇西纳入版图,自此秦国借助陇西生产源源不断的牛羊马。”
“燕昭王平定潦东潦西之地,将山,戎,胡,澹林,屠何等纳入子民,自此燕国北方无患,全力南下。”
“若赵国人连这都无法理解,便是复国,也不过是一时之念罢了,为我之疆域,便为我之子民,为我之子民,便为我之驱使。”
“南越即为西楚,便是我楚国之民,驱使我楚国之民复国,如何不可,又如何能称之为勾结南蛮呢?”
“罢了,终究是赵国不知礼法,只分了晋国土地子民,没有继承诸侯之礼。”
赵言快要怒火中烧了,但终究还是压下了火气,关中虽然会乱,但是,想要亡秦,就必须要天下反秦人士云集响应,届时秦国四方皆敌,首尾难顾,便能灭亡。
可倘若仅关中乱,等秦国将关中平定,天下格局还是一尘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