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乱,至 (第2/3页)
其中包括数个山系,诸如西山,五台山,太岳山,王屋山,中条山等。
太行山南北横向,将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从广袤无边的大地上相隔,成为阻隔东西交流最大的阻碍。
不过。
太行山也因为跨度极大,北起雁门之地,南至函谷关与秦岭接壤,漫长的跨度也令东西之交通有了缝隙所在。
这其中。
东西横向的横谷,成为了东西交通唯一的要道。
就在漫长的探索之中,这横谷被利用了八条,故此被称之为太行八陉。
此八陉。
自秦国一统天下之后,便成为了军事要塞,也是控弦济北之地最重要的咽喉通道,在每一个通道之处,均设有关隘。
只是。
太行山本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即便是数百万大军投入其中,也难以做到全面布防。
而秦国在布防之中,也只是针对东西咽喉通道以作布防。
从来没有想过。
太行山能够被南北纵穿而下。
而就在此时。
太原郡。
昔日太原郡隶属赵国领土,而中山国亦存之时,中山国依靠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抵挡赵国的进攻,令赵国束手无策。
之所以如此,全因为井陉流淌着一条河流,治河,治河横跨太行山,而在井陉口地势骤然开阔,化为平原丘陵之地,于是中山人在井陉口三河交汇之地修建了一道关隘,井陉关。
据守此关,中山国击退了赵国无数次进攻,直到赵武灵王找到了恒山郡找到了飞狐陉,这才威胁到中山国的安危,最终灭了中山国。
而就在井陉西侧,秦国在原有赵国关隘的基础上,重新布防了一道关隘,阳泉关。
自此,阳泉关与井陉关相连的井陉,便成为了东西交通要道,连通太原,上党,巨鹿,邯郸,恒山五郡最重要的咽喉要地。
阳泉关之上。
太原郡守将李枯骂骂咧咧的怒斥道:「再去找,给老子严防死守井陉,老子就不相信,这匈奴人还能长翅膀飞过治河不成?」
「治河在山川之间,两侧均是崇山峻岭,想要从太行山南下,就算是能避飞狐陉,到了井陉,绝对不可能绕过去。」
「传本将军的口令,告诉井陉关的武隆将军,太原本将军守好了,恒山郡就看他武隆有没有本事守了。」
另一边。
井陉关上。
武隆眉头紧皱的问道:「可有消息,发现匈奴人的踪迹没有?」
校尉将军也是眉头紧皱的摇头回道:「将军,不说杳无音讯,是连匈奴的毛都没有发现一根,这太尉府到底在干什么呀
,匈奴从太行山南下是不是真的啊,末将怎么想都不可能。」
「这样找下去,恐怕还没有等到匈奴人,将士们就已经疲惫不堪了。」
听到副将禀报,武隆眉头紧皱的道:「继续找吧,烽火从恒山郡误燃就已经让太尉府恼火了,这次要真的让匈奴从井陉过去,咱这脑袋,恐怕都保不住了。」
……
咸阳城。
太尉府。
嬴城在给叔孙通,淳于越,嬴天三人交代了渭阳君之事后,便住在了太尉府。
虽然没有发现匈奴和东胡人的踪迹。
但是。
也是在经过太尉府诸将多次权衡之后,确定了五个重点巡查的地方。
太原郡灵石,上党的阳城,沁县二地,太行八陉的井陉,滏口陉二陉。
整个北方太大了。
到处都是无人区,想要撒网搜查根本不可能,尤其是太原郡作为昔日赵国根基之地,保不齐有无人知晓的古路可通行大军。
而整个太原郡只有三万兵力驻守,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插过来。
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点,便是想要从太原郡进入河东郡,只有灵石县南下,若不然,匈奴人就要横跨另一座大型山脉吕梁山脉。
除非匈奴人要从上郡南下,但上郡乃是长城军主要防务之地,就算是乱贼有通天本领,也做不到在长城军主力所在地南下而来。
而阳城,沁县,则是河东与上党交接之处最重要的两座城池。
没有发现匈奴踪迹之前,只能广撒网。
至于太行山,也是得到赵高的提示之后,这才惊觉,急令李枯和武隆巡查井陉。
同时为了避免匈奴人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