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卷 第335章 王贲的苦口婆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5章 王贲的苦口婆心 (第3/3页)

据王贲讲述,将军与士卒同饮同食,乃至于同睡,这能极大的提升将士的敢战之心,令全军令行禁止,军令如山。

    军法只是治军一策,但并非治军全策,包括巡营,与士卒聊家常,哪怕记住一个将士的名字能当面叫出来,也能让这个将士以生死相报。

    而王贲也劝说于他,今后不能仅仅靠政令,军令来驱使军队。

    要时常前去军营之中巡视,让将士记住他,要时常关心校尉,聊聊家常,如若校尉有孩子,就多加询问,若年幼便为其请老师,若年长便问其所长为其安排一二。

    这些事情对于他而言甚至称不上举手之劳,但是对将士而言却已经是登天之难。

    尤其是,不能需要军队的时候才去和将军校尉拉拢关系,不需要的时候就忘之脑后,要时常举办宴会来宴请将军校尉。

    如果是戍守各地的将军,就要时常给将军赏赐一些物件,赏赐一些酒水吃食给驻守营将士。

    但相反的是,到了校尉将军这里,不能去关心其家室如何,子孙去处如何,因为到了这个级别,自有门路需要可寻,也有家产可保家室衣食无忧,此时的将军校尉,更多的会让自己的子弟进入他的视野。

    他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王贲是如此唠叨的一个人。

    甚至于,他与王贲共事过不少,见过不少面,在他印象之中,王贲是一个严肃,冷澹,铁血,执行力极其强的人。

    可现在他却又发现,王贲之唠叨,比冯去疾还要啰嗦。

    这一路上,王贲近乎没有停过嘴。

    当然,他也可以将这理解为,王贲想要加重军事在他心中的份量,只有了解,才有份量。

    不过。

    这枯燥的行军路上,有王贲这般闲聊,倒也不是无趣,反倒是增长了不少见识。

    若说这天下行走最多,阅览天下山川最多,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之人,王贲当属其中之一。

    阅历这东西,还真不是依靠书籍就能填补的。

    「不然,其实当年攻打赵国的时候,是极其凶险的,赵国虽然已不如当年,但其边军一点也不比虎贲营差,甚至更强,况且还有李牧,庞媛这等名将。」

    「国尉王与李牧对峙井陉之时,其实是我秦国落于下风,井陉易守难攻,数次攻城不下,而那时我秦国也经不起久战,若短时间无法突破井陉,其余五国必然会闻风而动,前来攻打我秦国。」

    「赵国错就错在,临阵换将,国尉王见奈何不了李牧,便用计反间赵王,一时间赵国朝堂尽是李牧造反的消息,于是赵王听信了郭开的建议,用赵葱、颜聚二人替换了李牧,李牧深知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且面对的是国尉王。」

    「不甘之余,又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听命,继续统军,然而,这恰恰惹怒了赵王,

    坐实了李牧谋反的罪名,于是赵葱、颜聚二人,受赵王密令抓捕了李牧。」

    「更大的错误便由此产生,赵葱、颜聚二人素来嫉妒李牧在赵国的地位无人撼动,拥边军在赵国权势无双,这二人并没有押送李牧回都,反而借李牧谋反反抗之名,杀害了李牧。」

    「这三个错误,直接导致了国尉王势如破竹的攻破了赵国都城,活捉了赵王迁。」

    王贲笑道:「陛下不妨想想,昔日赵国的李牧,犹如我秦国的国尉王,其为赵国戍边几十年,在军中受李牧恩惠者何其之多,在我秦国攻打之际,遭陷害冤死,对赵***心的影响何其之重。」

    「纵然秦赵有别,甚至是累世之仇,但在当时,因李牧冤死赵***心涣散,无旁人可替代李牧军威,再加上我秦军势如破竹,彻底击垮了赵***心,自此之后,国尉王攻打赵国城池,反抗者寥寥无几。」

    「而先皇无论是面对六国,亦或者反秦人士的反间计,皆以信重为本,一旦交付兵权,除非明目张胆的反叛,若不然,不论何人妄言,绝不会收回兵权。」

    「这并非先皇绝对信任将领,而是因为先皇深知,在予将领兵权之时,必须予将领信重,哪怕是猜忌将领,也不能疑者从罪。」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