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四轴无人机 (第2/3页)
是续航时间不足1个多小时。
当然这种冲刺模式还没有机会实验,现在重点是学习平稳运动。
不愧是人工智能,他们现在做一些跳跃、翻转等高难度动作,已经能够保证不摔倒。其他如平行移动,已经非常平稳。
接下来需要找一个场地,让他们练习冲刺和跳跃,这个才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难题。对运动曲线的要求也会更为苛刻。
到时,需要对运动曲线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每一个小片段也需要更为复杂的控制。
每条腿3个电机,6条腿18个电机的同步和协调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思路是先复杂,后优化。最后用模糊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模糊处理,降低算力和内存的负荷。
而这些,无论是念力还是仿真算法,都很难处理这么长时间、长距离的复杂数据。
看来需要准备一些机器人身体了,到时进行复杂运动时,损耗是不可避免的。
李国成想到这里看了看手中的配件,自嘲地一笑,感慨最近怎么总是分神。
唯一的解释就是,老毛病又犯了,操心的事情太多,容易产生急躁的心理,在心中暗暗警告他自己。
等完成直升机的设计,要给自己放个假,去国外散散心。
“哎,怎么思绪又跑远了”,他赶忙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手中的配件。
很快啊,一阵闪电五连装,一个小巧的4轴无人机组装完成。
为了降低控制难度,提升无人机的自控能力,李国成不仅仅对飞控程序进行了自适应调整,而且专门研发一款微型半导体陀螺仪。
这款陀螺仪,突出的亮点就是微型,设计原理模拟机械陀螺仪的原理,在压电陶瓷上放置一个质量快,加上压电采集电路就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
从外观上只能看出这是一个SO-8标准封装的器件。
X、Y、Z三轴数据通过串口传递。
为了技术领先,这款微型陀螺仪他不准备申请专利。
之前的一个月,他主要是在制造这种微型陀螺仪,因为对安装精度要求太高,即使是他,也要反复确认,反复测试,然后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