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酷睿i1诞生 (第2/3页)
240代表主频是240MHz。
这款芯片主要的用途是商业办公、科学计算、工程设计、多媒体处理等。
管脚定义和鲲鹏2000使用KT32F7400兼容,和KT32F105基本兼容,只是在小部分管脚上定义不一样。
不一样的地方主要增加了管脚,但是采用的是增量方式,主板上预留针孔就可以兼容酷睿和开天系列CPU。
这款产品性能特点是主频增加到240MHz,内部增加了图像处理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能够做到图像处理能力提升和省电的效果。
主要功能和性能确定,又糅合了此次硅谷之行的收获,新款CPU将吊打当前所有。
实验室采购了国家半导体研究院最新的并行服务器,他直接用EDA软件进行芯片设计,虽然运行慢一些,但是好处是技术可以传承。
他原来设计芯片在脑海里完成,产出是亲手雕刻的掩模板,无法传承。
虽然有了思路,但是设计芯片还是花去了3个月时间。这也是李国成,如果换作其他人,这么复杂的芯片,没有半年到一年时间根本完成不了。
当看到闫解放正在操作的掩模板制造设备,内心是崩溃的。
他每次移动刻刀,都需要反复测量,走刀时还要用放大镜看着刻度,避免走刀太过。
“你们生产一块掩模板需要多少时间?”
“像您这么复杂,估计的3个月以上,而且还要看废品的数量。如果废品太多,一年也不是不可能”。
闫解放看出了李国成的不满,弱弱地解释道。
算了,你去找易师傅,让他帮你设计一款三轴精密数控机床。雕刻可以换成激光,这个我来帮你搞定。
当前他也没有办法,只好继续手动雕刻掩膜板。
一周后,掩膜板雕刻完成,交给闫解放帮忙制造芯片。
他赶忙开始设计‘惊喜’。
其实就是一个带12寸液晶屏的遥控手柄。
电路图设计相对简单,唯一的难点是CPU散热。
想到这是军事用途,使用环境非常苛刻,无法使用风扇。所以遥控器的外壳他采用了铝壳,CPU直接贴道外壳上,整个外壳就是散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