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1章 精兵 (第2/3页)
以前,中国古代的战争以车战为主,士兵来源是贵族子弟(奴隶平民不能上战场),平时在家,遇有战事才集结上战场。
但进入战国时期,因为战争太频繁,规模越打越大,所以不论国人、野人,只要年龄符合,都要上战场。
但是兵多了并不意味着就强,因为这个时候的士兵说白了就是一帮平民聚在一块,不仅要消耗粮食,遇到胆小的见到敌军就往后缩,恐怕兵再多也会一哄而散。
所以各国就开始从士兵当中挑选那些年轻力壮又胆子大的,单独组建成一支作战部队,既减少了养兵成本,又能在面对对方的乌合之众时快速击溃对方,这就是最早的精兵概念。
比如秦赵长平之战时,白起就曾派出一支2.5万人的奇兵拦截赵军退路,硬生生的切断了45万赵军和后方的联系,足见其强悍。
后来到了三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世袭兵,而且主要针对那些民风彪悍的地区征兵,也就是把“精兵”产地化,像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就将少数民族士兵组成了“无当飞军”。
在古代农业社会,把军队完全变成职业化,脱离生产,显然不太现实,供养不起,所以历朝历代在延续寓兵于农做法的同时,还是会遴选一部分精兵出来,进行职业化训练,用来攻坚打硬仗。
比如吕布的陷阵营,东晋的北府兵,唐太宗的玄甲军,岳飞的背嵬军以及明朝的戚家军、天雄军、关宁铁骑等。
这些人不用忙于生产,平常主要的工作就是训练,而且装备往往是当时最先进的。
石虎不知道不知道精兵的强悍之处,但是石闵要在汉军当中组建一支强军,他还是心存顾虑的……
“棘奴,不知道你要打造的这支精兵有多少人马?需要多少钱财?”
这是石虎最为关心的问题。
石闵回答道:“大王,臣打造的这支精兵编制当为一千人。他们必须都是可以以一当十,悍不畏死的勇士,这支精兵的作用乃是用于冲锋陷阵,乃至于一战而崩其士气!至于需要多少钱财,这个……臣估算不出来。”
石虎听闻这才一千人的精兵,压根儿就没放在心上!
精兵再强,人数那么少能有什么作用?
“好。你便拿着朕的手诏去尚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