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8章 璞玉 (第2/3页)
,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罢了。”
“璞玉?”
“是的。殷大人,不瞒你,在我看来,其实赵括并非是庸才,我听闻在长平之战的时候,白起曾断言,‘此子若不死,必成秦国大患’!白起是谁,那是四十年未尝一败的将军,他能够对赵括有这样的评价,可见赵括的能力所在。”
闻言,殷浩微微颔首,这怒气便消了一半。
世人对于赵括其实依旧是褒贬不一,众纷纭的。不过因为长平之战的失败,还有赵括的父母对于赵括的评价,赵括一直是被当做反面教材的。
其实赵括不该背负这个骂名的。
赵括,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奢一生经历很多大战,为赵国的强大付出了巨大的贡献,身为其子的赵括,可以是名副其实的将门子弟。
他从便熟读兵书,能言善辩,有时论兵时可以将其父赵奢搞得无法应对,可见其能力存在,但因其没有经历过实际战争,所以对战争的判断有时会不真实,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际郑
而其父就总是认为他只会纸上谈兵,最后再加上长平兵败,所以这也造就了他纸上谈兵的污点证据。
公元前262年,秦赵之间在长平发生大战,双方共投入近110万的兵力,秦军六十万,赵军五十万。
由于牵扯人员过于庞大,在没有合适机会时,双方都不敢轻易决战,因此在上党处相互对峙,而由于几乎将全国兵力抽空了,所以赵王很担心背后的胡人趁机偷袭,所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战将守卫边疆。
这时,赵括就向赵王举荐了一个人,他就是后期赵国的支柱,大破匈奴军,并且与秦军大战时,屡败秦军,他就是赵国后期名将李牧。
从这里可以轻微证明,赵括并非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他是有一定的真才实学的。
秦赵在长平战场对峙了三年多,在前面都是有赵国老将廉颇所对抗,廉颇作战老成,知道自己无法战胜秦军,因此一直采取守的战法。
虽然没有让赵军失败,但六十万的兵力储备,对于赵国的压力十分大,每都在消耗着赵国的积蓄,而最后赵王换将也是因为实在是撑不起消耗了,而廉颇又不敢与秦军决战。
而秦军虽然日均消耗大于赵国,但是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雄厚,非当时的赵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