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明报(今天爆更,求追读) (第2/3页)
可这个世道光是实干不行,还得有理论支撑,讲出救世的方法,如此凝聚志同道合的人,大家齐心协力,能造福多少人是多少人。
世道浑浊,确实无法涤荡。
但做一点,就少一点浑浊。
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否则白白活在这世间走一遭。
要用有限心去触及无限心,以有涯去触及无涯,纵不能至,也问心无愧。
周知府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利用吃早点的时间跟秦川谈完明报的事,然后就去处理政务了。
如今赈灾勉强走上正轨,但府城的治安,也需要治理。
他做了城隍,明察秋毫。
将一件件积压,并无实证的冤狱找出来,依照自己昨夜做城隍时获得的信息,开始审断冤狱。
那可真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周知府断案如神,将一件件积压的案件了结。
…
…
另一边秦川离开府衙,回到家中。
趁着王孚派管家送来牛肉的时候,把关于办明报的事写在纸上,让管家带回去。
其中利弊他已经写的很清楚。
如王孚这样的土豪之家,若是能掺合进这个行业,以后就有喉舌为自己发声,逐渐改变人们固有的印象。
以往王家做了什么小善举,都是靠口口相传,还有曲解,扩散面有限。往后若是明报做大了,这类事就能得到很好的宣传。
这是互惠互利的事。
其实王家和陵州府其他豪绅有很大的区别,因为王家发家太晚,根本没有多少田地,家业主要集中在生意上,乃是典型的商人之家。
而陵州府乃至禹江大部分豪绅,都把禹江省的土地侵占得七七八八,几乎七成以上的农民都成了他们的佃农。
譬如那徐阁老家,一家就占了四十万亩土地。
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
这还不算徐家在其他州府的旁支。
当然,陵州最大的地主是黄家,黄家在京中有人是文选清吏司的郎官,秩为正五品,品级虽然相对不高,但是各级官吏的迁升、改调都需要经过文选清吏司的筛选、举荐,在内阁、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品秩远高于自己的官职缺员急需调补时,文选清吏司也有权主持推升。
对于天下绝大多数官员而言,这是把握他们自身命脉的关键衙门。
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