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卷 第24章 福德真仙(4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章 福德真仙(4k) (第3/3页)

销路。

    凭借这些烈酒,加上崂山的庇护,开辟出一条直通草原的商路,与草原人交易,除开正常的财货外,还能交易得到一些珍稀的修道物资。

    因为有些修道物资在中土罕见,可草原却藏量丰富,但是受到蒙元帝国的严密管控,崂山通过烈酒交易,获得了几种他们想要的修道物资。

    自去年以来,崂山对修道物资的需求越来越大。

    似乎在做许多准备。

    因此王家在崂山外院的份量越来越重。

    王员外还混了个外院客卿长老的职位,时常骑乘崂山的纸鹤,往来崂山和陵州府两地。

    青云道长也担负起和秦川沟通的职务,一边在聊斋打工做掌柜,一边当崂山的联系人。

    崂山对秦川有相当的重视,因为他们很清楚,王家的生意能连翻几个台阶,离不开秦川的指点。

    但是崂山没有厚着脸皮和秦川接触。

    道门和士人直接接触,总归容易落下话柄。

    有王家作为中间人,现在的状态大家都很舒服。

    周知府谏迎佛骨舍利的奏章在朝堂引起很激烈的反响,原因就是佛门伸手太长,逐渐和一些士族豪绅接触,对书院有所冒犯。

    但确实有些士族豪绅希望借助佛门,进一步壮大自身。

    佛门的许多教义,对他们维护自身对地方的影响力很有用。

    其实大梁朝的商业经济相对于前朝发达很多,尤其是东南之地,商贸繁华,带来一种后果就是,许多人宁愿当佃户或者进城务工,都不愿意当自耕农。

    因为自耕农要缴纳的税赋很多,而且遇上天灾人祸,毫无风险抵抗能力。往往出现一种怪现象,丰年时许多自耕农会选择将土地卖出去,自己去务工或者当佃户。

    一来丰年的田亩价钱很高,二来荒年时因为家里有人读书或者人口太多,总归是要把田亩卖出去的。不如趁着丰年卖个好价钱。

    然后自己去当佃户。

    当佃户的最大好处是不用担心天荒时颗粒无收,还要倒欠官府的赋税。因为东南一代的豪绅往往颇有家资,为了吞并土地,哪怕荒年也不会对佃户过于苛刻,还因为是本乡本土的人,会做些善举,扶危济困。

    同时宣扬佛经的教义。

    佛门自是乐见其成。

    这样一来,因为收豪绅士族的税赋难度远远高于普通自耕农,于是自耕农受到的欺压越来越严重,越是越来越多的百姓卖田,投靠士绅豪族。

    官府收到的赋税越来越少,结合天灾,于是世道自然乱起来。

    这几年禹江闹灾荒的地方不少,粮食产量逐年下降,但是王孚的蒸馏酒原料主要是红薯,这玩意是近些年开始推广的,秦川建议王家在自家的土地里大规模种植,用来酿酒。

    蒸馏酒技术一成形,有了廉价的红薯做原料,使得王家的烈酒颇有些一本万利的意思。

    而且王家还大肆收购红薯,反而扶危济困,帮了许多百姓。荒年种红薯,比种粮食容易。

    这些小事逐渐汇集成善举,王家的名声也随之水涨船高。

    秦川都因此受益,有些细水长流的功德。

    接下来半年,不止王家那边有功德进账,秦川还得了来自龙女那边的功德。原来龙女消化有秦川治理经验的龙珠后,开始治理禹江水域,这半年风调雨顺,禹江受到的灾害越来越少。

    她这个龙君做得很称职,于是天道自有功德降下。

    其中三成分给了秦川。

    要不是能分三成跟秦川和龙女的特殊关系有关,秦川都打算开个龙君速成班。

    给四渎、洞庭、鄱阳等地的水神上上课。

    即便如此,秦川也因为功德积累,愈发向着福德真仙靠近。

    有时候他出门,去一块荒地,随便往地下挖个洞,都能见到金子。最离谱的是,他在庄园的灵井里挖出一个金蟾。

    这金蟾应该是天汉年间的古物,不知从哪里出土,顺着水脉,到了秦川家的井底。

    足足有十八斤重。

    哪怕他现在已经不缺凡钱,十八斤的黄金,也有些晃人眼目。毕竟黄金在修行界,也算是半硬通货。

    因为炼金是修行界一件重要的修行事宜。且黄金对神魂之类的道术有很强的免疫力。

    晚上还有更新。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