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朝得道(4k) (第2/3页)
百圣齐鸣,等于为圣人出世开道。
无论如何,太子都成了这次科考祥瑞异象的大赢家。
他是太子,他就是赢了。
这一点连梁帝都不能阻止。
但现在不是庆祝的时候,太子还需要更加如履薄冰,不犯错他就稳赢。
因为梁帝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废黜他。
甚至他将来继位后,可以恭恭敬敬给父皇上个至高无上的谥号。
父皇喜欢修道,甚至可以给他再上奉一个道君称号。
道君皇帝!
肯定能流传后世。
皇帝那么多,道君皇帝,可罕见得很。
会让人印象深刻的。
“父皇如此虐我,孤不会有任何记恨的。至于晋王、齐王,孤也会展示对兄弟的友爱。圣人出世,圣王临朝,岂能做手足相残的举措。他不会学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
而是派贤明的心腹臣子,辅佐他们去就藩,一举一动都有最严正的官员监督,让他们依循礼教那样去做一个亲王,不能出半分差错。
作为圣王的兄弟,应当也是贤明的,一定要善待百姓,不能骄奢淫逸,不可训斥大臣,要接受清正的臣子的规劝。
总之他们不能犯错!”
他会做一个很好很好的兄长。
太子起身后,看向晋王、齐王,眼神柔和,露出的善意比以往还要多。
可是两位亲王看着,心里不由有些毛骨悚然。
他们如果坐上太子之位,肯定是要对好大哥赶尽杀绝的,否则睡觉都不踏实。
他们也不相信,太子登上帝位,会对他们有多少包容。
夺嫡是世间最残酷的事。
没有任何人性可言。
静妃依旧一如既往的温婉恬静,她仿佛一个木偶,生活在皇宫里,做她该做的事。
最重要的是,能让皇帝能照着他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只是当百凰朝圣、百圣齐鸣时,她的眼神依旧生出一丝不该有的灵动。
她的身体里,毕竟还有另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灵魂。
…
…
玄都观,陶真人丹房的炉火比往常更旺盛了。
“多事之春。”里面真人苍老的声音传出来。
炉火发出声音,似乎有些诡异,像九幽地狱吹出的风,怪异恐怖,使人听到不寒而栗。
可是火焰不该驱走春寒,使人觉得温暖踏实么?
丹房外的童子一丝不苟地守在门外。
有好奇的童儿失踪过。
他们这些记得教训,所以不会有好奇。
门后的炉火是使人心悸的。
可是远处贡院上空,令普通人都能瞧见的圣道文气,着实使人心里感到安定。
诸子传道,非为一己之私,而是天下为公。
古之封建,使领土百姓沦为奴隶,各国攻伐征战不休。
最终诸子百家的思想不断碰撞汇聚,终于诞生了如今的郡县制,“天下一统”的思想深入人心。
唯有一统,才能消弭战争。
之后的路怎么走,诸子没有答案。
可是封建的路,那是万万行不通的。
“一统”是天下所望,亿万苍生人心所向。
古之禹皇定鼎九州之前,洪水泛滥,于是禹皇凝结天下人心,以天下之力,治理洪水,才得人心,称圣皇。
凡是人心所向,那就不可阻挡。
…
…
书院的人在桃山亲眼看到了百凰朝圣,百圣齐鸣的异象。
他们每一个人都心情十分复杂。
但又有说不出的欢喜。
书院的存在是为了让这个世界继续前进下去。
那是书院存在的意义。
不只是为了儒门的存续。
诸子百圣,代表的就是“正道”。
百圣齐鸣便是大义。
即使再心高气傲的人,在百圣齐鸣下,都心中不得不承认,引动圣道气息,百圣齐鸣的存在,已经是当仁不让的正道领袖。
即使不是圣人,那也是向着真正的圣人大踏步前行。
欠缺的无非是不朽的著作,一门能与上古诸子争辉的新学问。
只要对方立下新学,开创道统,那就是毫无疑问的在世圣人。
能写下百圣齐鸣文章的人,自是有能力做到这一件事的。
即使现在不行,进入书院继续积累,那肯定也是能行的。
因为对方真正锲合了圣道,阐释了圣道。
写出这样的文章,即使皇帝再不喜欢,都得钦定为会元,至于后面的殿试无非是走个过场,状元也是必然的。
他如果不是状元,谁敢做状元?
甚至状元这个名号,如果没有他,也会因此受到贬低。
此刻,书院的讲师先生们,俱都面面相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