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万峰林 (第2/3页)
季,特别是干旱的春季,当太阳升起照射到水井附近时,便流出较大的泉水,可供20多户人畜饮用。待到傍晚,夕阳西下晒不到水井时,泉水断流,至次日拂晓,出水之处的淤泥都干出了裂纹。太阳东升后又开始第二次循环。
据当地群众反映,用“太阳泉“水做豆腐、煮酒要比一般井水的产量多,其间奥秘有待专家研究和解释。
生长在万峰林里面的植物也很特别。南盘江、马岭河沿岸的普硐、洋坪、箐口、恫利、仓更、乌舍、歪染等海拔800-1200米左右的地带都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兴义苏铁。
它是1981年发现的一个新种苏铁,羽状复叶酷以传说中的“凤尾“,开于茎顶的雌花叠合成扁圆的莲花形,远观像牡丹花,被当地人首为“山菠萝“、“凤尾草“或“观音莲“等等。
苏铁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之一,对于研究种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种子桓物的纲目属种、古气候的演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万峰林,气势磅礴,景观奇特。峰、龙、坑、缝、林、湖、泉、洞八景分布广泛,其间天然明河暗流、天然湖泊、天然溶洞、天然林木、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峰林壮如千军万马,奇如海洋波涛,美如水墨画卷。
根据峰林的形态,分为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群龙峰林、罗汉峰林、叠帽峰林等五大类型,是中国喀斯特地质地貌中发育最成熟的锥状峰林典型代表,犹如海洋波涛似的万峰林大观,[1]南端与广西交界,西到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的三江口,北接乌蒙山主峰,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如此浩瀚、气派、壮观、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峰林大观,犹如一条美不胜收的风彩玉带,把高原江山装点得妖娆可爱。
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北部为峰林盆地,中南部为峰林洼地和峰丛山地,峰林、峰丛大多为呈锥形,部分为钟状、平顶状和马鞍状,堪称一座“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