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夏利穹的见识(五) (第2/3页)
露,下穿树叶,垂乳,赤脚,手持医具,充分表现了为子孙后代祛病保身的慈母之心,也表现了苗族人对本民族医药学渊源的追溯之意。用社会发展的眼光来看,苗族的母系氏族早于父系氏族一两千年。在这漫长的年代里,由于母亲对子女后代的病痛伤损问题思想负担最重,当然她们就会首先研究医药,并会有所发现、发明、发展和更新,这是苗族医药学发源的必然规律。
苗医认为他们的始祖是喔爸嘎(意为公药王或药王爷爷),能飞行于山谷之间“岔芮岔嘎”,口尝百草等,与“神农尝百草以制医药”类同,也与《山海经》记载的“十巫”采药为医同意。西汉刘向在《说菀》中所说的“古之为医者曰苗父”的“为医者”,是讲以行医为主要职业的人;“苗父”,则是指苗族中有较高医药学术水平的苗族老人,如“公药王”、“药王爷爷”、“巫彭”及“十巫”之类著名的苗医始祖。而“苗父”,也绝不是单指某一个人,而是对多个老苗医的统称。
九黎部落在蚩尤为首领的时期,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经济初具规模。尤其在山东至河南一带,出现了具有古城市气派的繁华景象。因此才引起黄河上游甘陕黄土高原之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的东进,从而才发生多次较持久的九黎部落与炎、黄部落的战争。在这些战争过程中,苗族早期的医药学不但能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其本身也可得到较快的发展。
《说文》云:“古者,巫彭初作医”。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山海经·海外西经》云:“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上下也”。
《山海经·海内西经》又云:“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XX窳(qǐ yǔ)之尸,皆操不死药以拒之”。
《山海经·图赞》云:“群有十巫,巫咸所统,经技是搜,术XX是综,采药灵山,随时登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