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章:这不比朝廷选拔好吗 (第3/3页)
但.方源卖官啊!
“这东西不错,但你卖官啊!”
李世民沉着脸道。
他重重将文档放在茶几上。
“非也,非也。”
“本官虽是刺史,但没有权任命官职。”
“本官最多只有建议权,给吏部提供几个人选罢了,谈不上卖官。”
方源摇摇头笑道。
刺史是没有权力任免地方县令的。
孙泰河给的那些钱,自己收一部分,另一部分用来打点。
大家都拿了钱,利益共同体,谁敢说自己这个刺史卖官?
“你这是偷换概念!”
“你就不担心这样选到的人贪污受贿,鱼肉百姓?”
李世民黑着脸道。
刺史是只有建议权。
但吏部尊重刺史的建议权。
吏部一般都会同意刺史的推荐。
故而方源没权任免官员,但其实差不多。
一旁的襄城公主想笑,她也觉得方源是偷换概念。
但李世民全程黑着脸,她不敢说话,一直低着头喝茶,想尿尿了。
“只要本官还在辽州,他就不敢。”
“而且个人履历的目标栏上写得很清楚,如果他乱来,追究起来是他的罪。”
方源不以为然笑道。
“方刺史,朝廷有朝廷的选拔制度。”
“你如此行为,迟早是要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的。”
李世民深吸口气,语重心长说道。
他对方源有很大的厚望,不希望方源误入歧途。
否则的话,就算是自己也不会允许这样的官员一直存在。
因为会形成朋党,拉帮结派,暗中输送利益等等,不是好现象。
“李老板,你不觉得这比朝廷的选拔制度好吗?”
方源笑了笑道。
他取过个人履历,满意看着。
后世的求职模板,全球的通用方式,精炼好用。
“就它?!”
李世民无语道。
声调也高了好几分。
同时,他还感觉到被侮辱。
一份个人履历而已,就说朝廷的选拔人才制度不行。
这不是说他这个皇帝不行吗?
“不错,就是它。”
方源深以为然点头。
就在李世民控制不住自己怒火的时候,方源再度开口。
“你想想看,朝廷有选拔人才制度中,有科举、门荫和入流。”
“科举是个伟大的发明,但现在的朝廷并不重视,各州县每年参加的人少之又少。”
“门荫和入流更不用说了,要么是靠父辈家族关系,要么是靠钱财打点,个人品行、目标等等都无从得知。”
“你说,本官的这个个人履历,不仅知道对方工作经验,而且还知道对方的目标,有理有据有目标,不比朝廷的选拔好吗?”
方源朗声道。
实际上,此时朝廷的选拔人才比方源说的更加不如。
比如说,当官的一定要长得好看,不好看的直接就被淘汰,哪怕是才华横溢。
“纯属无稽之谈!”
“门荫和入流已存在数百年之久,科举也有十多年历史。”
“就你提出的个人履历就能够胜得过它们?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吗?”
李世民嘲讽道。
对方源的说法嗤之以鼻。
不过他不得不承认,朝廷是不怎么重视科举。
因为那是前朝发明的东西,被不少大臣反对,不好推行。
而且慢慢品尝方源所说,似乎觉得也有些道理,个人履历有它的重要作用。
“经不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我们拭目以待。”
“但门荫和入流的弊端早已经显现,如今世家林立就是最好的证明。”
方源呵呵笑道。
“你你意思是说个人履历能降低门荫和入流的弊端?”
李世民听到世家,顿时冷静下来。
他雄心壮志,想要君临天下,真正掌权。
但世家林立,在地方坐大,自己的鞭长莫及。
哪怕是在朝廷中央,诸位大臣也是来自各大世家。
想要真正控制地方,政策根本就无法真正下达出去。
这是他很苦恼的地方,也一直想要解决,可惜暂无良策。
如今听到方源所言,仿佛是看到曙光,或者能够解决世家问题。
“自然可以!”
“只要重视科举,善用个人履历!”
方源看深深李大野一眼,正色道。
“请明言!”
李世民也变得正经。
不经意间挺直腰板认真听讲。
一旁一直低着头喝茶的襄城公主不由得大惊。
父皇很少露出这种神色,都是遇到非常重要的事情才会如此。
刚刚还是一副被方源气得半死的样子,却突然变得虚心听讲的状态。
啧啧啧,这方源也太让人震惊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