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杜妙颜上书,千古功绩封王否 (第3/3页)
也明白那里面的可怕性。
因为一旦开创了先河,接下来的国公们就会想着封王,功绩到了却不封王的话,他们会有意见的。
“没有可是。”
杜妙颜知道长乐公主想说什么,大步离开。
今日的目的达到了,可以说是完成了第一步,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随着杜妙颜离开皇宫,长安城开始讨论关于方源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封赏。
“海上丝绸之路,绝不比陆地丝绸之路差,必定能和运河一样功在千秋,如此大的功绩,升尚书,封三公,赏良田美宅,绝对没问题吧?”
“我以为升尚书和封三公还是不够,要知道方侍郎本身就是尚书降下去的,且三公都是虚职,封王,封王还差不多。”
“异姓王?别想了,那是不可能的,陛下和朝廷诸公都不会同意有一个异姓王出现。”
“可是,你们不觉得封王才是最合适的吗?要知道,方侍郎不仅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现在的钱庄,红砖、水泥、单车等等,哪一样不大大改善我们的生活?”
人们议论纷纷。
一开始只是有个别人提起封王。
后面提到的人多了,并且还觉得理应封王。
消息传得很可怕,几乎整个长安城的人都在议论。
异姓王太少了,大唐开国至今名义上只有一个异姓王。
那还是种种原因之下才封的异姓王,现在已经去世了。
现在再次谈论异姓王的封赏,着实是让人震惊,朝野上下震动。
底层的人们谈论了,长安城的权贵们自然知晓,长孙无忌等人自然也很快知道。
“嘶!!!”
“谁引起的言论啊,竟然想异姓王?!”
“封异姓王事关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天下动荡,决不能开先例。”
得知坊间议论的大臣们忍不住倒吸口凉气,第一时间就是觉得不能让事情发生。
其中,一些不爽方源已经和方源有恩怨的长孙无忌和高士廉等人直接冷笑断言:
“想要封王,除非我死!”
权贵们都很震惊,但意见几乎相同。
那就是不可能!
次日早朝,偌大的殿堂气氛甚是凝重。
李世民一到来,朝会刚刚宣布开始,就有言官站出来。
“陛下,臣听说方侍郎要封王,臣以为绝对不行,万万不可!”
“是啊,陛下,不管是谣言还是有人故意为之,封王之事绝不能开先例!”
有人站出来之后,立即就有更多人站出来。
就是魏征也是主动站出来,扬言封异姓王就可能让江山颠倒。
“方侍郎,群臣义愤填膺,你不站出来说两句吗?”
高士廉站出来,没有反对,但却针对方源。
话落,满朝文物都看向方源,眼神带着震惊和敌意。
李世民也看向方源,想起了之前杜妙颜和他说过的话,心情复杂。
“高尚书,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我说两句?”
“民间百姓的嘴不是长在我身上,我控制不了他们说什么。”
“难道他们说要封我为王,陛下和朝廷诸公就会同意?”
“不过是百姓们的茶后笑料罢了,诸位魔怔了。”
方源站出来,淡然道。
但心底却是感到巨大的压力,感叹杜妙颜把他害惨。
从上早朝开始,所有人都带有敌意看向自己,包括关系不错的马周。
方源能理解这种心情:大家都好好的是朝廷的官员,都是同僚,你却突然间要封王,脱离我等,站在我等头上,我等能不嫉妒吗?
“民间百姓的嘴你自然是管不了,但怕就怕他们被某些人引导着。”
高士廉冷笑道。
如果没有人故意引导,舆论不可能这么大的。
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在讨论,远比之前所有事情讨论的还要大,简直就是空前绝后。
而且不仅是长安城,舆论似乎有在其他地方讨论起来的感觉,都是非常积累,支持者不小。
“高尚书,你好歹也是六部的长官,没有证据的事情能少点说吗?”
“我总感觉你不太适合做户部的尚书,没有一点严谨性,现在更加觉得了。”
方源冷笑一声回击。
“你!”
高士廉勃然大怒,怒视方源。
眼见两人就要争执,李世民大怒。
“好了,给朕闭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