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第2/3页)
屡战屡胜的局势和一些国民党将领起义的情况,设身处地地为陈墨涵和三团的前程分析出路,代表陈墨涵的恩师王兰田,再次敦促陈墨涵审时度势,以大局为重,尽快回到民族利益的轨道,“不义之战不战,是非之地不留”。
在东方闻音的努力和赵无妨等人的配合下,经过几个回合推心置腹的交流,陈墨涵的态度逐步明朗,目前基本上已经将路铺平,三团起义已经是大势所趋了。但还有一些具体问题没能达成共识。
在陈墨涵辗转不眠最熬煎的时刻,还有一个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俞真。
陈墨涵后来摸清了俞真的底细,俞真不是杨庭辉部队的上层人物,只是个联络员,说到底还不能算个货真价实的八路。但这个小女子对八路是真诚拥护的,为八路效力奋不顾身,这个事实本身也就很能说明问题,他陈墨涵还没有见过有哪个豆蔻年华的女子会为刘汉英的部队舍生忘死。
在东方闻音和陈墨涵前几次会晤的时候,俞真和赵无妨联手负责穿针引线,并共同为陈墨涵和东方闻音的安全精心筹措。俞真同赵无妨开玩笑说,她和赵无妨两个人,就像是周旋在陈墨涵和东方闻音之间的男女媒人。
陈墨涵素怀怜香惜玉之心,如履薄冰地同“**小探子”俞真接触了几次,对这个伶牙俐齿机灵聪颖的少女颇有好感,而且此人身怀绝技,曾经在桂老板的后院里给陈墨涵表演过击剑,剑术十分精湛,一招一式流畅优美,加之性情率真,形象俏皮,颇得陈墨涵的喜爱。当然,说俞真起了作用,并不是美人计的功夫,而是从她嘴里说出的高秋江的故事对陈墨涵有较大的震撼。陈墨涵把武培梅、石云彪、莫干山、高秋江的遭遇联系起来,再看看自己和赵无妨等人的处境,那就由不得不心生异志了。倘若一条黑道走到底,他们的结局无疑也类似于上述好汉和巾帼。
陈墨涵终于下了决心,他并没有被高烧烧糊涂,躺在床上,很清醒地对坐在病床边上的东方闻音说:“这步棋是非走不可了,我有这个思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我们的条件是最起码的考虑,请贵军体谅我们的处境。”
陈墨涵说的条件有五个,一是时机,必须选择在两军交战而三团攻守一地的时候,以确保整团拉出。二是必须保证三团所有官兵的人身安全,因为三团内部有不少军官在不同的时候参加过对共产党部队的作战,手里不同程度地有血债。三是三团的建制不能打乱,军官不能离开部队,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