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那就来对线吧! (第3/3页)
,下意识的惊呼出声:“这!”
他小心翼翼的说:“府君……这样不好吧?”
“有何不好?这可是出自荀子的经典语录!”苏澈也不抬头,淡淡说着。
文章标题上,那两个字很是扎眼,正是——“贱儒”!
贱儒出自荀子的《非十二子》。
文章原文是这样的:
弟陀其冠,衶禫其辞,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
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
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
彼君子则不然:佚而不惰,劳而不僈,宗原应变,曲得其宜,如是然后圣人也。
这几段的大概意思是:顶着一个累赘的高冠大帽,言辞恭恭敬敬慎微,行为模仿禹舜大德苦行样,这就是子张氏之贱儒。
衣冠整齐,面色严肃,嘴里就像是含着什么东西一样,整天不说话,这就是子夏一派的贱儒。
偷懒怕事,没有羞耻之心,热衷于吃喝,总是说:“君子本来就不用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子游一派的贱儒。
然而真正君子并非这样,即便劳苦也不会懈怠和懒惰,有原则,却也随机应变,将各种事情处理得很得当,如此才是圣人。
苏澈这一篇名为“贱儒”的文章,便应用了《非十二子》的内容,将辱骂、诋毁张仲景不配为济世侯的人,批为贱儒!
随后苏澈又引用《礼记》里为什么记载孔子答鲁君“丘不知儒服”。
说一直注重表面装饰与样子,这是贱儒之通病!
儒者,多少大事要干,多少真思想要讲,要干利国利民的大事大学问,然而这群贱儒却揪着细枝末节不放,挖空心思,排斥异己,根本不把目光放在利国利民的事情上。
这种贱儒,一向看不起医生、农民、工人,认为这些人是低贱的,是不能接触的,可他们的德行,却远远不如这些在他们看来身份低贱的人,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苏澈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一口气写了三千字,方才将这一篇“贱儒”写完。
文章写罢,文气冲天,散着金光,一旁的鲁观看到这一幕,不可思议的瞪大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