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天下第一猛士,范子也!(求订阅)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天下第一猛士,范子也!(求订阅) (第2/3页)
吴国效忠,以此来避免自己的灭国之灾。
在春秋时期,小国是非常多的,随着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他们要么被灭掉了,要么成为大国的附属国,如此才有生存的空间。
而那些强大的诸侯国们,此刻已然蠢蠢欲动,准备试探一下吴国的实力,看看吴国到底有多么强,竟然将楚国打成饿了这样!
同时,很多聪明人开始研究,为什么吴国变得这么强大了呢
?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此前的变法!
吴国此前的变法,引起整个天下的谴责,认为他们公然违背周礼,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最终在吴王僚的一句我蛮夷也而结束,天下诸侯再没有谴责吴国了,让吴国自己随便折腾吧。
谁也没想到,吴国的变法革新,竟然爆发出那么强大的力量,瞬间让整个国家焕然一新,直接吞并了这个楚地。
这就是变法与革新的力量吗?
与此同时。
楚国的都城。
郢都。
楚平王的坟墓前,伍子胥派人挖开了楚平王的坟墓,对着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下,如此方才泄心头之恨。
这一举动,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应,毕竟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君王,是楚国曾经的主人,无论他做了什么,都不应该被这样对待,这是不仁的行为。
伍子胥昔日的好友申包胥听到了这个消息后,派人告诉伍子胥:「你复仇的手段太残忍了,楚平王是你曾经的君,你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这样对待他!」
「我听说,人定胜天,天也能灭人,你曾经是平王的臣子,你如今竟然侮辱死人,这简直是违背天理之行为!」
伍子胥回答他:「我就像是即将落山的太阳,但是路途很遥远,我只能倒行逆施。」
申包胥恼怒的说:「你既然要灭掉楚国,那我就必须要存国!我不能让楚国灭在你的手中!!!」
于是乎,申包胥连夜赶往秦国求救。
由于吴国展现的恐怖战力,秦国难免为之忌惮,秦公只想坐观其变,并不想帮忙。
于是乎,申包胥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停,不吃不喝,七天七夜,其哀声不绝。
秦公看着申包胥这般撕心裂肺的样子,摇头叹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就是,有我老秦人一口吃的,绝对不会让你楚国饿着。
秦楚百年同盟,情谊至深,可见一斑。
至于很多年后,那一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此刻申包胥听到秦公这一首《无衣》后,连忙对着秦公顿首,感激秦公之大义。
秦公对申包胥说:「吴军虽然强大,楚王虽然残暴无道,但有你这样的臣子,楚国是不会被灭亡的!」
秦公连忙联合诸侯国,要诸侯国一起发兵援楚,吴国的强大已经超出他们的掌控,必须要阻止他们的崛起!否则这又是一位霸主!甚至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恐怖的一位霸主!
诸侯国们,很有默契的同意了秦公的邀请。
于是乎,秦联合晋、郑、蔡、鲁、宋、蜀六国,组成了七国联军。
这七国联军加在一起,足足三十万人,对外号百万大军,声势浩荡,联合进楚。
至于其他的诸侯国,要么因为连年的征战,导致国力衰弱,无力支援楚国,要么是因为狭隘短视,不清楚唇亡齿寒的道理,惧怕强大的吴国,根本不敢出兵,选择了坐山观虎斗。
随着百万大军的名号打出,诸侯国的国君们,无不赞叹,为了楚国,联合百万义士,这是何等的品德啊!
而原先那些楚国的附庸小国,开始了反复横跳,向联军讨好,表示自己只是暂时屈服于吴国的暴力下,并不是真心实意的归附!
楚国。
郢都。
当苏澈收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丝毫的
慌张,他看向了一旁的孙武,笑着问道:「你怎么看?」
孙武同样镇定自若,笑着说道:「百万大军?这真是太夸张了,这天下打了这么多年,中原的诸侯国们,早就被晋楚两国打得伤筋动骨,他们何德何能,能凑上百万大军?」
「依我之见,五十万大军恐怕都没有。」
「可能只有三十万,四十万大军?」
孙武有些不确定,毕竟情报来源很少,无法推断七国联军的具体人数。
但他的猜测很准,这七国联军,号称百万大军,还是有晋、秦这样的大国,最起码也有三四十万吧?
如果这都没有的话,那他们谎报人数,可真是吹得太大了。
一旁的公子庆忌忍不住说:「可三四十万,已经很多了,我们该如何抵抗?」
「稍安勿躁。」孙武淡淡的说:「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即便七国联军人数众多,可他们却无法抱成一团,各国之间的指挥,谁也不服谁……」
「如果强行联合在一起的话,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可如果分兵而动的话,那就给了我们逐个击破的机会。」
「只要我们击败了他们,下一步问鼎中原,也会变得更加容易了。」
「这是我们的危机,也是我们的机会。」
「我们手上有多少人能用?」一旁的伍子胥皱着眉头,问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二十万。」苏澈淡淡说道,有这么多的可用之兵,是他能镇定自若的原因。
原本伍子胥,孙武,苏澈,三人各带着三万大军来楚地,一路攻伐,难免出现伤亡,阵亡加上受伤的士兵,足足有两万,也就是说,原本的九万吴军,只有七万可用。
另外那十三万,自然是来自于楚军的俘虏,他们被收编进入吴国的军队中,训练几日,已经勉强可用。
「这么多?」伍子胥有些惊讶的说,「怎么会这么多?你收编了多少楚***?」
「十三万。」苏澈说。
「十三万楚军,能战的只有七万吴军了?收编这么多的楚军,不会出现问题吧?」伍子胥有些忧虑。
他的担忧是很正常的,毕竟这些都是楚国人,编入军队中,随时可能倒戈相向,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比正面对敌还要危险一些。
很简单的道理——楚国的士兵,凭什么给你吴国人卖命呢?
「我已经下令了,从此以后,再无吴楚之分,吴国就是楚国,楚国就是吴国,吴国的士兵不准歧视和糟践楚国人,楚国的士兵也享有和吴国士兵同样的待遇。」苏澈淡淡笑了笑,缓缓说着。
在伍子胥和申包胥打嘴炮的这段时间里,苏澈连续下了好几道政令,同时任用了不少楚国本地的贤才,这大大稳定了楚国的民心。
此外,苏澈还对楚国的降军做出了承诺,他们出战后,和吴国士兵是同等的待遇,二十等军功制,对他们同样有效!
这些政令与承诺一出,原本还孤傲的老楚人,直接红了眼。
说到底,这些士兵,不过是最底层的小人物,经常连饭都吃不饱,能指望他们有多少的爱国情怀呢?
而且这个时代本就没有大一统的概念,读书人们为了一展抱负,经常去其他国家为其他国君效命,为什么到了士兵却不行了?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当二十等军功制对楚国士兵同样适用的时候,这群士兵一个个直接投吴了,连犹豫都不带犹豫的那种!
现如今,这二十万大军,在苏澈看来,都是可用之兵!
听着苏澈这话,伍子胥顿时皱起眉头,他问道:「你这样做,吴国的士兵和百姓会有意见的
。」
吴国作为战胜国,应该是享有楚国一切资源的,而现在,花费了这么大的劲儿,好不容易才打下了楚国,却让楚国享有和吴国一样的待遇?这还打什么仗?这是为什么而打仗呢?
所以,吴国士兵和百姓会有意见,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苏澈却不以为意的说:「他们懂什么,这不在于我们吗?」
「在于我们?」伍子胥一愣。
苏澈点了点头,喝下茶盏中的黄酒,继续说道:
「是啊,底层的百姓,大多是愚昧无知的小人物,他们是人云亦云的人,是善良却狡诈、淳朴却狠辣的人,他们如何看待这场战争,自然是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
「这场战争,并不是一场无道的战争,不是为了土地,钱财,奴隶而发起的战争,也不是为了仇恨和一己私欲发动的战争,而是为了解救楚国百姓的战争。」
「楚国几任国君,都是残暴无道之人,在他们的统治之下,楚国的百姓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些底层的可怜百姓,和吴地的百姓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楚国的黑暗统治之下,底层的民众哪怕再有才学,也无法走上仕途,只能一辈子当一个低贱的庶人,而现在,这一切被改变了。」
「我们吴国进攻楚国,是为了解救楚国的百姓,是来为他们驱散黑暗,将光明赠与他们。」
「这是有道的战争,是解救楚国百姓的高尚之战,是每一个吴国士兵,吴国人都值得自豪的战争。」
「自此以后,楚国就是吴地,吴地就是楚国,可以再无仇恨与战争了,这才是我们出兵的真正意义!」
听着苏澈这话,伍子胥瞪大了双眼,瞠目结舌的说:「还……还能这样??」
他从没有听过这样无耻的说辞!
战争竟然还能是这么高尚的行为?
但最关键的是,这一套说法还很合理,居然一点问题都没有!
因为范蠡本身就是楚国人,虽然有一身才学,却没办法在楚国走上仕途,从而得到吴王僚的招揽。
他伍子胥同样如此,因为楚平王的昏庸无道,被杀了父亲和兄长,被迫逃往国外。
这,不正是最好的例子吗?
这格局一瞬间就被拉了上来!
这不是一场无道的战争!
这是一场高尚的战争!!
伍子胥直接激动的站起身,兴奋的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我们吴国就是为了解救楚国才发动的这场战争!!」
一旁,孙武很是欣慰的点了点头,他对于这场战争的态度和苏澈一致,绝不是为了一己私欲,为了钱财,奴隶,和土地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