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佗回京 (第3/3页)
赵郢闻言,不由精神一振。
大喜。
“善!我当亲自出迎!”
不管历史上的赵佗,到底多么对不起大秦,但这个历史节点上的赵佗,依然是大秦当之无愧的英雄。
他辅佐屠睢平定百越,又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对百越行之有效的政策,稳定了百越的局势。
除了坐视大秦灭亡,封闭关隘,按兵不动外,他确实当得上是一位能臣。
他虽然挖空心思,想要把这个心思不定的赵佗调回咸阳,但对这个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恶意。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一次回来,他就别想回去了!
因为这个,他整个人的心情都好了许多。
以至于,他刚到皇宫,就被始皇帝发现了异常。
“今日这是怎么了,竟然这么高兴……”
已经被始皇帝改造的乱七八糟的御花园里,始皇帝在尚未完工的大棚里,乐呵呵地抬起头,看向从外面大步而入的大孙子。
“赵佗将军马上就要回来了!”
看着自家大孙子那毫不掩饰的笑容,始皇帝不由一阵无语。
这孩子,也不知道犯了什么魔怔了。
就是千方百计地想要把赵佗给调回来,其实,在他看来,赵佗真的是一位难得的能臣,在百越的一系列表现,都可圈可点。
若不是赵郢一门心思的想要把赵佗调回来,他甚至都有要把这位赵佗提拔起来,再进一步的意思。
毕竟,如今岭南三郡,到现在还只有蒙恬这么一位最高长官。
“你呀——”
始皇帝摇了摇头。直接错开这个话题。
“不过,这个时节,他就算是回来,你说的那种一年三季的稻子,恐怕也种不成了……”
赵郢无所谓地摆了摆手。
“这一季不行,还有下季,再说,江南那边,不是已经开始试种了嘛,等有了收获,看到成效,自然会有人自动效仿……”
对于推广占城稻的事,他并不担心。
粮食的产量和优势在那里摆着,只要朝廷放开政令,没谁会傻乎乎地去抵制。
“不过,关于税收的事,大父最好早点让人做出一套政策,千万别把好事办成了坏事,反而坑害了当地的黔首……”
大秦的赋税,如今是一年两季,夏秋各一次。
粮食收获的季节,就会有朝廷的人,站在田间地头,根据你的产量,当场称量,然后决定你上缴赋税的多少。
这个占城稻,一年三熟。
就会对这种收税的模式造成冲击,赵郢很清楚,如果朝廷不能尽快做出一套政策来,下面的官员为了增加赋税收入,能给你玩出一百种花样。
反而会给老百姓带来不必要的灾难。
赵郢一边说着,一边就势在始皇帝身边蹲下来,帮着打理还没有修整好的地炕。
“不错——”
听赵郢提起这个,始皇帝眼角不由露出一丝掩饰不住的笑意。
这孩子的成长,肉眼可见。
竟然已经能主动想起这个,真是难能可贵。
“若是把这件事交给你,你觉得朝廷该如何调整……”
赵郢随后把一块青砖压实,一边沉吟着道。
“占城稻高产,条件合适的地方,还可以一年三季,这原本就是多出来的产量,是朝廷为天下黔首谋的福利,我觉得税收的政策可以适当放宽……”
不收税是不可能的。
如今的条件,还达不到不收农业税的条件。
赵郢说着,抬头看了一眼始皇帝,见始皇帝不置可否,也不多想,只顾着道。
“第三季,或许可以只收平时赋税的三成,以鼓励他们多多耕种……”
说到这里,赵郢笑呵呵地道。
“正好,这次匈奴人答应了,要给我们送一万头,或许我们可以抽出一部分来,放到南方,作为鼓励……”
南方多水田,多用水牛。
但这不意味着南方没有旱田,投入一部分耕牛,可以大大缓解劳动力的压力,然后就可以腾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占城稻的推广上来。
“剩下的,我建议,全部投入到辽东和辽西一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