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百八十三章 阴差阳错!天平倾斜!髙炽病危!李逍来京!
第一百八十三章 阴差阳错!天平倾斜!髙炽病危!李逍来京! (第2/3页)
又摇了摇头:“大概是这样不过,皇祖父没有龙颜大怒啊”
说完,他趴在地上:“孩儿知错,孩儿知错啦,求父王责罚。”
朱棣伸手:“你那记载方法的纸张拿来给本王瞧瞧。”
朱高煦一愣:“那纸张,被皇祖父给收了去。”
朱棣皱眉:“上面除了水灾防治之法,还有什么?”
朱高煦道:“还有旱灾、鼠患、蝗灾、瘟疫.”
朱棣大惊道:“你哪里来的?”
“这”
朱高煦又跪趴在地上:“是姐夫给的。上次我写信问了姐夫许多问题,姐夫回给我的。爹我错了,这样会不会给姐夫带来麻烦啊?孩儿真不是故意的。”
是李逍给的法子.
朱棣心思流转,很快想清楚区中的利弊之害,旋即大喜。
他哈哈笑道:“高煦,起来吧,别跪着了。”
啊???
不知是朱高煦,连朱高炽和朱高燧两人也都惊呆了。
朱高煦惊讶道:“爹,我能起来了?”
朱棣笑道:“起来吧,这次你无错有功,立了大功!”
“立了大功?”
朱高煦扑腾一下就弹了起来,道:“爹,孩儿真的立了大功??”
朱棣点点头:“没错立了大功,你方才说的法子如果是李逍出的,就是立功,你们知道为何吗?”
三人摇头,表示不知。
朱棣道:“如今本王和朱允炆的胜算,各自一半,这就是圣上难以抉择的缘故,许久未下定决心。这块天平是平的,而李逍的加入,就能让天平倾斜,往本王这边倾斜!”
朱高煦不解道:“为何啊?”
朱棣笑道:“治天下,要的是什么?”
朱高炽眼睛一亮:“要治世之臣!”
“没错!”
朱棣欣喜道:“李逍所写的法子,便是治世之法,他便是那治世之臣!!现在圣上考虑储君之位,就要把李逍算在本王这边了,哈哈哈!”
朱高煦道:“这么说,我有大功!”
朱棣点头道:“对,算你大功一件,你如何会给姐夫写信,提出那些问题?”
朱高煦笑着解释道:“这段时间和大哥各处结交善缘,讨论的都是家国大事,我想着,若是万一皇祖父要提问,孩儿便能表现一番,便在旁边偷偷记下,写信给姐夫。”
“好,你也算阴差阳错帮了父王。”
朱棣笑道:“这些问题都恰到好处,算不上政治,只是务实的问题。最为关键的是,献给圣上的方式!你这个方式,太好了!”
朱高煦越来越高兴,“爹,哪儿好啦?”
朱棣道:“若是你直接呈上,难免让陛下觉得有好大喜功之嫌,可你是被当场抓获,用这种意外的方式献给了圣上,就打消了这方面的疑惑,又让圣上明白了李逍的本事!!”
说完,众人都面露喜色。
阴差阳错之下,还有这番好事!!真是世事难料!
朱棣感慨道:“好了,这段时间大家各司其职,等待胜利的天平,向我们倾斜吧.圣上一定会极为关注李逍,本王的好女婿,就是让本王获得胜利的关键!!”
“是!”三人欣喜拱手。
其实。
朱棣还有一句话,憋在心里没有说出来。
如果他胜了,李逍那便是治世之能臣。
如果他败了.
那李逍变成了乱世之枭雄,恐怕会被圣上除掉啊
算了,走一步算一步,胜负未定,一切尚未可知!
而且,朱棣感觉。
这次自己胜算已经达到了八成!!
皇宫,御书房。
这些日子,朱元璋除了处理政务,正常上朝外。
其他时间,都在御书房之中,研究李逍的各种解决灾祸的方案,并且进行再次修改,修改成更适合眼下朝廷能使用的法子。
过段时间,这些法子就可以实施,验证验证效果。
这时,有太监来报:“陛下,锦衣卫总指挥使二虎求见。”
朱元璋挥了挥手,“让他进来。”
二虎从元末的时候就跟着朱元璋,朱元璋还将自己的义妹,许配给了二虎。
二虎的身份,人人闻之丧胆的存在。
但他从来都是安分守己,绝不僭越红线。
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没有之一。
“参见陛下,圣躬金安。”二虎走进拱手。
“朕安。”
朱元璋招了招手,笑道:“二虎,快说说,朕的孙女婿李逍,现在在北平如何?他那布行的布,当真卖的这般便宜?”
自从上次看到报纸上的宣传。
朱元璋一直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惦记在心中。
朱元璋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一家人都是当佃户,一年到头都吃不上饭,这才走上起义的道路。
他最狠的就是两种人,一种是贪官,一种是奸商。
贪官贪得无厌,不管不顾老百姓死活。
奸商也可恶,商人做生意逐利,将百姓往死里压榨。
遇到灾荒,他们饿不死人,存的粮食能将粮仓漫灌,而穷人却只能逃荒了。
这两种人,压榨老百姓最狠了。
导致百姓吃不上饭的罪魁祸首!!
但没办法,这天下必须有官来治理,也必须有商人来调度。
但从报纸上,看到李逍卖三十文一匹的便宜布匹后。
朱元璋顿时就感兴趣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便不是奸商,而是良商。
布匹是刚需,百姓买一匹布,能节省下一百多枚铜板。
他们省出钱来买粮食存下来,或者在菜里添点荤腥,或者每年多添几身新衣裳。
二虎拱手道:“陛下,臣已详细调查,情况属实。李氏布庄就是李逍开的,他绝对不是做做样子,布行每天人满为患,每天售出去的布匹,怕是有几千了。无论生意如何火爆,也不涨价,百姓们个个夸赞,说北平出现了一个良商,造福百姓的良商!”
闻言,朱元璋先是一愣,旋即大喜。
“好啊,良商好啊。”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满溢,“对啊,朕就喜欢这样的商人,少赚一些嘛,薄利多销让利于民,这样才是好事!”
“咦”
朱元璋突然觉得不对劲,问道:“这三十文一匹的布,真的能赚钱吗?”
“臣这点也打听过了。”
二虎接着道:“臣暗中差人走访十几家布行,每一家布行都说按照李氏布行那品质织布,成本至少需要三十五文一匹。是赚不到钱的。”
朱元璋疑惑道:“这就奇怪了,难道李逍赔本赚吆喝?”
“并非如此。这就是最为关键的一处。”
二虎道:“别的布行需要成本三十五蚊,而李逍的成本却只需要十五文,也就是说,李逍每卖出一匹布,还能赚十五文。”
什么!
朱元璋惊讶的站起身来。
惊讶道:“李逍是怎么做到的?将成本压得这么低??”
二虎道:“臣打听到了,李逍研发了一种新型纺织机,这种纺织机的效率,是市面上普通纺织机效率的七八番!”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朱元璋恍然大悟并非赔钱赚吆喝,而是将成本压低了。
“这李逍先是有制盐之法,现在又有新型纺织机问世,还有多番治理灾祸的法子治世之能臣现我大明!!”
朱元璋眼睛精光绽放,虽未见过面,但对李逍的好感提升了数倍。同时,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往朱棣这边倾斜。
现在考虑储君之位,李逍也成了一道筹码,放在了朱棣的那边。
“最为关键的是,此子并非奸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