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百八十六章 老愤青和小愤青!朱元璋乐麻了!朱允炆的杀招!【求订阅】
第一百八十六章 老愤青和小愤青!朱元璋乐麻了!朱允炆的杀招!【求订阅】 (第2/3页)
李逍朗诵着,连自己都沉浸在这首词的豪迈意境当中。
而接下来的词,更是让朱元璋灵魂颤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安静!
安静!
还是安静!
整个屋内,听不到一丝响声!
屋内寂静无声,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之声。
与这屋内的安静截然相反的是,朱元璋的内心!
他的心中,缺如波涛一般,汹涌起伏,惊涛拍岸!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回想往昔,那是个何等的年代,天下群雄揭竿而起,枭雄争锋,争的就是这江山,天下。
唯有自己!
笑到最后,走到了最后!
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
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
都将随着历史的的前进,成为往事!
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大明!
“好!好词!好词啊!”
良久,朱元璋从震撼之中回过神来,心中无比的兴奋。
这首词,他太喜欢了!!
写的不就是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明朝么。
咱乃是千古一帝,功绩传遍后世!
而咱的功绩,后世人不会忘记,会被无数人传颂!
“李逍,这首词,是你写的吗?”
朱元璋兴奋的问道。
“并不是。”
李逍摇头:“这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人写的,而且这个人,也很喜欢当今圣上。”
这首词,李逍可不敢乱认。
那是他无比崇拜的一个人写的。
而李逍说的也是实话。
这位伟大的人,通读二十四史,尤其喜欢读明史。
非常认可朱元璋和朱棣二人。
曾经说过,明朝只有这两个人,搞得比较好。
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有一次讲授农民问题,就提到了朱元璋初入郭子兴军营后的发展,说:
“元末,朱元璋是一和尚,平时睡着了觉,常作‘天子’之形,郭子兴见而奇之,收为部下,后代郭子兴而起,初犹能代表农民利益,以后遂代表地主利益,故能贵为天子。”
对朱元璋的军事能力也颇为称赞,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朱元璋感慨道:“咱真想见见你说的这个人,文采千古!”
李逍微微一笑,心想怕是见不到。
随后,朱元璋就沉浸在喜色之中,难以言表。
“咦不对啊.你刚才还说圣上德不配位,听到这首词,你怎么高兴成这样?”
李逍奇怪的问道。
心说这老爷子咋了?你不是愤青么??
“咳咳.”
朱元璋发现自己有些失态,清了清嗓子恢复了神色,道:“一码归一码,咱高兴,是因为这首词写得好,不是因为你夸圣上。”
李逍:“好吧.”
朱元璋道:“想不到你小子对圣上评价这么高啊,难道就一点毛病都没有吗?”
“当然有啊。”
李逍不假思索道:“毛病,可太多了。”
李逍心道,朱元璋虽然功绩斐然,可他毕竟只是个古代的帝王,在那种年代,能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不错了。
眼光有局限性,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也不能排除他做了荒唐的政策。
听到这样的话,朱元璋现在是没有一点脾气。
毕竟有刚才的夸赞铺垫嘛,珠玉在前,瓦石难当,有前面这么高的评价,后面有些小缺点,也就无可厚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
朱元璋做出一幅倾听状:“就知道你小子跟咱是一路人,刚才那些,咱不爱听,咱就喜欢你讲圣上的缺点,说来听听。”
果然是愤青.李逍摇了摇头道:“老爷子,那圣上真是我的亲戚,我这样背后说人,不太好吧”
这话,让朱元璋心中一暖。
这小子还有点良心,不过今日你必须说,咱必须听。
朱元璋道:“就算那圣上是你的亲戚,不是还有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的说法嘛,圣上就算是你的亲戚,但也是天下人的圣上,那就得让天下人来评价。”
“咦,说的似乎有些道理。”
李逍点点头,觉得这老爷子,还有些本事呢。
“行吧,那我就说说,首先就是圣上的脾气啊”
“脾气咋地啦?”
李逍用手在鼻子前扫了扫,“脾气太臭了。”
朱元璋:“.”
朱元璋略微有些不快。
自己的脾气,他是知道的,的确脾气不好。
但敢当面说自己脾气臭的,这个孙女婿是第一个!
朱元璋没好气道:“你还说你没见过圣上,怎晓得圣上脾气臭?”
李逍反驳道:“你不也没见过圣上,怎又说圣上德不配位呢?”
朱元璋再次被怼的哑口无言。
这小子绝对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若是知道恐怕绝不敢这么说。
朱元璋只好妥协,道:“那你说说看,圣上脾气怎么个臭法?”
李逍道:“这还用说?全天下哪个当官的不在心里骂几句,在明朝当官,哪个不是战战兢兢?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十五年空印案、十八年郭恒案,死了多少人?”
朱元璋嗤笑道:“那些都是贪官污吏,该杀,咱倒是觉得,圣上杀的对,杀得好。”
李逍道:“贪官污吏,的确该杀,但其中还有不少被冤枉的再者说,贪官污吏一开始也并不是贪官污吏,他们一开始也是一腔热血的学子,只不过最后同流合污,变成了贪官。”
朱元璋眯着眼睛道:“说到底,你还是为那些贪官说话,你小子,该不会也是个贪官吧。”
“哎、哎、哎你可不能诬陷我哈。”
李逍急忙摆手:“你这是诽谤,诽谤啊!我平生最讨厌贪官了,你可不能说我是贪官,我可是青天,大明李青天。”
这段时间当知县,李逍在县里面最爽的事情,就是走在街上,无数百姓看到他,都说他是青天大老爷。
你别说,被人们这样叫着,的确非常爽!
所以,李逍就显得有些激动了。
人的名,树的影。
名声可不能被坏了
李逍来到明朝,也想在历史上留点痕迹证明自己啊。
自己成不了朱元璋那样的人物,但是可以成为‘包青天’那样的人物啊!
几百年后,李逍以后翻开史书。
历史上还记载着大明有个李青天,那多得劲儿?
“你激动个啥。”
朱元璋没好气道:“你是不是贪官另说,但你方才的确为贪官说话。”
李逍摇头:“并不是为贪官说话,而是老爷子你想过没有,大明朝明明是对付贪官最苛刻,最严厉的!
大明律写着:贪污六十两以上银子者,立杀!
许多地方的地方官,都被杀得空缺了,都没人办事儿。
还有戴死罪、徒流罪的情况.
已经做到这样。
可为什么贪官的数量,却比历朝历代要多呢?”
话音落下。
朱元璋不由一怔,不知如何回答。
这个问题不只是李逍提出。
他早就自己给自己提出了无数次。
设立了最严苛的律法,禁止贪腐。
又设置了无数酷刑,来震慑官员。
可这些官员们仍然前继后续,活像一群不怕死的士兵,成群结队地走到刑具下,慷慨赴死。
为什么啊?
他也找不到答案啊。
朱元璋将目光,投向李逍的身上:“你说说看,为什么?”
李逍哈哈一笑道:“刚才在马车上,已经跟老爷子您探讨了第一条,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现在就说这第二条。”
朱元璋点了点头。
这第二条,他还一直惦记着呢。
李逍开口道:“这第二条,就是制度不太对。这反腐,是以圣上个人的意志进行的,在朝廷律例方面并没有一套有效的措施。应该靠制度,而不是靠刑法。”
朱元璋道:“你说说看。”
李逍解释道:“主要的缘故,便是权力太大!上级官员,掌握了下级官员的生杀大权。
之前不是说了,因为第一个原因,导致贪腐。
便诞生了第一批贪腐的官员。
上司贪腐,下属一般很难独善其身。
如果不同流合污,轻则谗毁,重则加罪。
各级、或是刚入职的官员为求自保,必须逢迎上司,巴结长官。
等新的官员升迁,已经成了贪官,只会同样对下面的人。
就跟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因此无论多么严苛的刑罚,都制止不了。
因为这雪球已经形成!”
朱元璋听到这一番话,心中大惊,道:“权力太大.也就是说,圣上第一步就错了?”
他突然想到,自己前段时间读史书,了解北宋的历史。
他日夜研究,终于得出一个答案,宋太祖赵匡胤在一开始就下错了一步棋,立都城错误,导致一错再错,最终灭亡!!
难道自己也犯了这个错误??
闻言,李逍点点头道:“没错,圣上第一步就错了,给官员的权利太大,权利是一把双刃剑,权力大代表意味着他做好官,有魄力做更多的好事。可一旦是坏官,却也能控制更多的人,三人成虎,为虎作伥,下面就算有人想做好事,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同流合污!!”
说到这,李逍举了个例子,道:
“不瞒你说,我其实就是一小小知县,可我上任之后,发现自己权利大得惊人。
我若是想贪腐,下面的人不服我,我能治他。
可我若是想做好官上面的官员我需要打点,还要孝敬,这点俸禄哪够啊我多少也得贪点吧?
可我没贪,为啥?
因为我是圣上的亲戚啊,他们不敢动我。
知道吧,也就只有我这样的权贵,敢做好官,办实事!
普通知县敢吗?
他不敢啊!
有点良心的就当个清官,不打算升迁了。
没良心的直接就同流合污。
知道不.下面的人都夸我青天大老爷!!”
说着说着,
李逍又忍不住夸自己一句,自己真是太棒了!
朱元璋微微皱眉。
李逍是青天大老爷的事情,他早已经证实了。
可现在他才知道,青天大老爷这么难当
只有这样的权贵才能做到。
因为钱给的少,贪腐早已经形成。
下面的人不得反抗上面的官
因为钱给的少,心委屈,不少人也主动贪腐.
形成了恶性循环,跟李逍解释的“滚雪球”十分相似。
有道理,真的有道理.
朱元璋第一次听到这种理论,从未听过的角度分析问题。
朱元璋皱眉:“你的意思是,圣上第一步就错了那如何解救呢?”
李逍摇头:“难以根除,只有慢慢提高官员的待遇,控制他们手中的权利,就能好转很多。”
朱元璋想了想,道:“既然第一批贪腐已经形成,那就全杀了。”
李逍:“.”
李逍无奈道:“全杀了也不行,那些官员有多贪,有少贪,也有不贪的,分得出来全天下的官员吗?全杀了,也没人做事情,不现实。”
朱元璋笑了笑:“咱开玩笑的,你小子还当真,这不是聊着玩么。”
李逍:“.”
朱元璋其实心情还算愉快。
毕竟这么多年了,没有人敢真跟他说一些心里话。
李逍是有大才,这点可以肯定。
他说的话
可信,但不可全信。
毕竟李逍第一次当官,还是当一个小小的知县,从刚才说的话中来看,他提的大多数都是以知县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