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卷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明军制的弊端!募兵制与世兵制的碰撞!李景隆的“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明军制的弊端!募兵制与世兵制的碰撞!李景隆的“仁”。 (第2/3页)

逍看向朱元璋:“大哥,你说过不生气的哈。”

    朱元璋按耐住不悦的心情,冷哼一声,道:“在咱大明当兵不好么?这可是铁饭碗啊,有吃有喝,不打仗的时候也安逸.算了,你接着说,看你能不能说出个花儿来!”

    李逍嘿嘿一笑,走过去挽着朱元璋的肩膀,道:“大哥,不会打我吧?”

    朱元璋不看李逍,看向天,“你说吧,保证不打你。”

    这可把其他官员看呆了。

    这尼玛,这李逍跟朱元璋的关系这么铁的吗?

    这简直是拍老虎屁股,老虎不但不咬他,还摇了摇尾巴。

    这还是他们认识的太上皇吗?

    当年四大案干死了十几万官员的太上皇吗???

    众人集体懵逼。

    李逍之所以敢怎么放肆,那也是有底气的。

    自己可是给朱元璋续了十年的命,加上这么多年的变法改革,朱元璋根本不会动他。

    而且,随着朱元璋年龄大了,李逍发现,这脾气性格又好转了起来,随和了很多。

    李逍微微一笑道:“大哥,那我就接着说了,你想啊,在咱大明朝一旦被划上了军户,那就是世世代代就是军户啊,所谓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老百姓对于从军的影响,那就是如果被选去当了兵,那基本就是个死人了。而且大哥,当时您在元末的时候搞了个军屯制度是不是?”

    朱元璋自豪点头:“没错。”

    李逍道:“你看,问题不就来了嘛,这军屯跟军户两个制度交叉的时候,本来一户普通的农户耕田好好地,一旦被划上了军户,现在既要交税,又得服兵役,粮食是自己种的,种好的粮食还要自己亲自送到战场上,打仗还得自己上。你说这是不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更要命的是,世世代代都是军户,有人战死了还得从家里带走一人补上空缺,这简直是魔咒啊。”

    朱元璋:“.”

    良久,朱棣走过来缓和了一下气氛,道:“李逍,你还是心太软了,太顾忌他人的感受。你皇祖父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这也是出于国家安定不得已做出的举措,若不是军户制,这大明哪来的一百八十万士兵,皇祖父养兵百万,不耗费百姓粮食,这一点你要承认吧。”

    李逍看向朱棣,道:“老丈人,你别说好话,你也不厚道。”

    朱棣一愣,怎么说的好好的,怎么扯上自己了啊?

    兵部尚书方宾再次懵逼了。

    好家伙,国师怼完太上皇,开始怼圣上了,两个圣上一起怼,太勇了!

    朱棣道:“李逍,朕怎么不厚道了?”

    李逍道:“永乐二年圣上您规定,凡屯军年六十以上及残疾、年幼者,令耕种自食。看看,这些当兵的,一辈子用完了就扔一边了,你就不管了,年老、伤残,自己想办法吧,您说您是不是不厚道。这样只会导致士兵的地位很低,更多的人不愿意当兵。

    作为军户,不但意味着本人没有出头之日,后代的前途也都被锁死了,现在就连老了也没人管,想想都让人绝望。

    这不就是春秋时期开始结束军事奴隶制,咱大明又建立了军事奴隶制,这不是走了历史倒车么。”

    李逍直接开怼了,他虽然喜欢明朝,更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可明朝的确有很多方面,反而做的没有其他朝代好。

    李逍觉得,乘着自己还在明朝最有权势的时候,直接将军户军屯取消。

    这种制度在明初还能玩得转,到了明中后期,军屯都被兼并了,成了达官权贵的私人田产。

    正所谓“良田为官豪所占”,“贫穷军士无寸地可耕”。

    镇守太监王贵,在陕西任职期间,霸占军队屯田一万亩,有屯田兵士一千多人被迫为其耕种。

    这些军户们在军屯被兼并的情况下的生活愈发难过,史载:“军士妻子,衣食不给,皆剜蕨根度日”,而原本应担任起耕战职责的军士们则“饮恨吞声,无可控诉”。

    军户没了田地,就成了佃户,给地主种田,遇到打仗,还得放下锄头扛起长枪前去战场,地位极低,流血又流泪。

    明正德年间,独揽大权的一个大宦官,名叫刘瑾,人号八虎,这个人是后世众人唾弃的对象之一。

    正德皇帝上位后,每日在后宫玩乐,不务正业。

    皇权基本落入宦官刘瑾之手。

    但这个大宦官却做了一个对的事情,那就是整治军屯。

    经过仔细调查,刘瑾发现军制的一个大问题。

    朱元璋曾设置一个军屯制度,军队在战时拿起武器保家卫国,在和平时期种地产粮,这样军队就能自给自足,解决吃饭问题,还能上缴国家一部分粮食,可谓一举两得。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军队中的长官大肆征收士兵的土地,有的是买的,有的是抢的,这样士兵就沦为了军官的杂役,经常没有军饷,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

    军官则成为大地主,作威作福,军队的腐败在明末已经成为朝廷一大顽疾,也是大明灭亡的原因之一。

    刘瑾看到问题所在,打算整治军屯,就禀告给了朱厚照,朱厚照听了之后,觉得是一件好事,就安排刘瑾去办了。

    于是惹出了大麻烦,刘瑾本意不是为了那些大头兵争福利,他只是想挽让自己的名声好听一些而已。

    但这些地主劣绅的利益也是不随便就能触碰的。

    这事情给刘瑾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他发现即便他权势滔天,满朝文武都听他的,却依旧斗不过这些权贵地主们,最后落得个凌迟处死的下场,直到宦官集团的覆灭。

    可以见的,这种顽疾到了后期,即便是权势滔天的人物去解决,也已经无法挽回了。

    明末名将孙传庭也发现了这点,发现军田都没了,大部分武将打仗靠的是家丁,于是孙传庭靠想方设法的压榨地主养兵,但也只是压榨,根本无法解决军屯被侵占的问题。

    当初闯王李自成靠抢地主发家致富,被孙传庭打灭了五次,最狠的一次,只剩下一兵一卒,但李自成依旧能东山再起。

    但孙传庭不行,他败一次,大明就没了,就是因为土地兼并到了极致,连军屯都给兼并光了,已经积重难返。

    所以,李逍现在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改变军制。

    士兵保家卫国,国家和百姓就有义务供养他们,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而老朱起初想法也没什么不对,但忘记了一个问题,也是历朝历代的问题,兼并土地,估计就算他想到了也不会觉得有人敢兼并军户的地,但事实是,凡事皆有可能,只要有利益,土地兼并就会一直存在。

    随着李逍连圣上一块怼了,众人脸色都有了微妙的变化。

    朱元璋和朱棣也的脸色也沉了下来,这李逍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啊,真想把他拉出去痛打一顿。

    见状,朱高煦脸色也变了,姐夫过来,想必是听到风声,来给自己解围的,可不能让姐夫自己先掉坑了。

    他急忙走出来,缓和气氛,道:“皇祖父,父皇,您二位不要生气,姐夫心怀天下黎明百姓,因此思考问题,多从百姓的角度出发。”

    李逍朝着朱高煦微微点头,这老二,没白疼。

    朱元璋没有理会朱高煦,哼了一声,看向李逍道:“李逍,你还是太心软了,朕考虑问题,是顾及全局,而不是只顾及部分人的感受。养兵之负重于泰山,你也知晓,若是靠按照宋朝的募兵制,百姓之负担多么沉重,届时多收税,苦的不也是这天下黎明百姓吗?”

    李逍笑道:“这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吗?太上皇英明神武,当年制定者策略的时候,此法当然是最好的。可现在咱大明现在有钱了,既然有钱,那就用钱养兵,臣以为,养兵之费用,起码要占据税收的十之二才行,国防之事重于天啊。”

    朱元璋道:“那你觉得,该如何养兵?”

    李逍道:“就按北平新法执行,提高士兵带待遇和地位,参军荣耀,当这个意识进入百姓的思想后,不用强制,他们自愿当兵,你看看现在北平的士兵,俸禄有保障,退伍还能安排活计,比如表现优异者,提供打更人等职位。或是自谋生计,提供一笔退军金,让其能够生计。”

    朱元璋道:“想的倒是挺美,按照你这个想法,就算按照现在的朝廷税收,也无法养活二百万的将士。朕纵然有千般不是,可两百万将士是实实在在的,不花费百姓一粒粮食!”

    李逍道:“兵法有言,兵不在多而在精,怎么能靠质量取胜呢,无需二百万将士。这些士兵八分屯田,分明就成了农户了,能有什么战斗力,六年前大量倭寇袭击沿海,当地卫所的战斗力不就是证明吗,还不是靠北平的强悍边防军,才能打败倭寇。所以即便养了两百万兵,也不堪一击,还不如三十万所向披靡的精锐将士!”

    其实李逍还想举例,建文年间,李景隆率领三十万大军攻不下北平城,就是这个道理,并非李景隆不行,而是那些卫所兵前脚还在种田,后脚就拉去打仗,战斗力能强悍到哪里去?

    不过想来,这种事情好像随着自己到来,历史就改变了,并没有发生此事,没法举例

    朱元璋气的一挥衣袍:“李逍,你的意思是朕养的两百万大军,都是酒囊饭袋?”

    李逍道:“不说酒囊饭袋,差不多也就是个泥腿子。”

    此言一出,众人麻了。

    没想到今天看了这么一场好戏。

    这李逍将太上皇贬的一文不值,真是作的一手好死.

    “好好好!!”

    朱元璋气的指头对着李逍。

    李逍一把薅住朱元璋的手,显得十分关切:“大哥,龙体为重,切莫动气啊”

    众人:“????”

    这尼玛,气太上皇的不是你嘛.

    朱元璋一把推开李逍的手,气愤道:“李逍,你就用你的北平新兵,咱就用卫所兵,打一场,用事实说话。咱就不信了,你那训练了两年的兵,能有什么战斗力。”

    李逍急忙道:“大哥!”

    朱元璋嚷嚷道:“别叫我大哥,咱不是你大哥。”

    李逍:“大哥,要是小弟赢了怎么办?”

    朱元璋:“若是你赢了,都听你的。”

    李逍:“一言为定。”

    朱元璋挥了挥手,“走了走了,气死咱了。”

    朱棣:“.”

    见朱元璋走远,朱棣看了李逍一眼,“李逍,你真是的,等你皇祖父老了之后,再提此事啊,非得把你皇祖父气个好歹来。”

    李逍:“放心吧岳父,小婿那丹药效果好的很,没事。”

    朱棣:“.”

    朱棣哑口无言,随后急忙跟着朱元璋去了。

    剩下的人,则是目瞪口呆的看着李逍,嘴巴成了O型。

    若是其他人刚才这样说话,这时候恐怕已经下大牢,等死。

    这李逍,居然没啥事??

    李逍看向了兵部那些官员,笑道:“看什么看啊?本国师发起威来,谁都敢骂!”

    面对李逍犀利的目光。

    兵部官员们很有默契,统一的低下了头。

    朱高煦回过神来,走了过来,给李逍竖起了大拇指,“姐夫,你是这个。”

    李逍笑道:“没点脾气,能当国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