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锦衣卫 (第2/3页)
……
“陛下!朔州有军报,晋王病重,授令牌于德怀,于德怀私自与突厥议和,运输粮食与马匹草料给朔州城外的突厥,突厥扎营在山中,每逢天气晴朗之时,便滋扰朔州城,此举无异于通敌叛国,突厥人虎视眈眈,恐成大患。”
当有消息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初了,而且这也不是什么正式的军报,正式的军报都是直接到皇帝这里,除了几个心腹大臣其他人看不到,而杨广也没有对皇帝隐瞒一丝一毫的计划,将所有的想法和经过都告知了。
皇帝在朝堂上听到大臣提起此事,慢慢悠悠不紧不慢的说:“此事可有实证啊,卫王和晋王都在边关,并未传回类似的军报。”
汇报的大臣有些尴尬的说:“这……陛下,事关重大,还请陛下派人前往核实,雁门关现屯兵巨量,万一有些差池,十分危险,还是小心为妙。”
“此事容后再议。”
杨坚力排众议,无比信任杨爽和杨广。
他定下的反击突厥之战最关键的就是幽州,朔州,临洮山路战线,其中朔州一线得对决沙钵略可汗的主力军,这一战的胜败几乎左右了整个战局,当定下战略的那一刻开始杨坚就不打算更改,成败聚于一线。
当杨坚下朝之后,单独在书房面见了一个人,李渊。
现在杨坚为了这场反击突厥之战几乎将自己手下的心腹大臣,股肱之臣都放出去了,大兴城只留下城防必需的士兵和将士,而此时他重用了李渊。
李渊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名义上的唐国公,朝堂内的无名小卒,实际上大兴城内建设的第一执行人,已经被验证了能力的侄儿。
这样的身份正是他最需要的人。
首先李渊的能力毋庸置疑,不算出类拔萃之才,但是稳扎稳打做事有着超乎年龄的稳重,杨广让他负责大兴城的城建,几乎不用有操心的地方。
第二李渊实际官职很小,杨坚随时可以许诺一个官职,提升他的积极性和忠诚度,而因为原本的官职低微,他可以分多次许诺,多次提拔,一直绑定着他。
第三,这到底是自家的侄儿,虽然他和李渊交集不深,但是独孤皇后一直对唐国公府照顾有加,李渊如此年轻,前途不可限量,自然和自己利益绑定极深。
“微臣李渊参见陛下。”
“李渊,免礼吧,在此等久了吧。”
“臣惶恐。”
“你这性子啊,就和你爹不像,像你母亲,稳重有余,过于拘礼,不过也是甚好,这段时间你所做之事朕都看在眼里,皇后多次提起,朕想着是该给你升升官了。”
李渊忙说:“微臣能力低微,不敢讨要官职。”
“都说了不用拘着,你与朕与皇后的关系终究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之前你兄长离世,丧期内朕便没多说,现在也差不多了,时下又正是用人之际,这是朕的意思,也是皇后的意思,你就不要拒绝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