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各司其职,同步发力 (第2/3页)
攻城、守城还凑合,但也不如发石机方便,毕竟石头可比定制的弩箭要好弄多了。
做出了雷公砲之后,床弩就更成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东西,成本高、获益低。
不过诸葛亮在研究连发弩的时候,却觉得床弩也仍有发展空间。
既然笨重的缺点无计可施,那就干脆放弃不管了,想办法将威力拉满,精度拉高。
毕竟石头飞行缓慢,容易躲避,倘若床弩精度提高一些,至少攻城、守城之时仍可有一席之地。
再就是铠甲,现有的铁扎甲没有袖子、没有领子,防护力还是低了一些。
在诸葛亮眼里,啥都没有人值钱,为了节省而导致死伤增加的话,那就本末倒置了。
尤其穿得上玄铠的,要么是军官、要么是精兵,死一个亏一个。
于是他在原有玄铠的基础上又拉出了两条袖子,同时设计了一个立领挡住了脖子,下摆拉长成裙甲。
同时改良了甲片的层叠排布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防御力。
“其袖若筒,便叫筒袖铠好了。”
比之仍在研究过程中的连发弩和改良床弩,筒袖铠是最先完成设计的。
他还不知道,刘禅那边已经开始突飞猛进的点亮锻冶科技了。
倘若将他新设计的筒袖铠,再配上刘禅最新锻冶技术打造的甲片,往季汉的几位人形高达身上一套……啧啧啧。
诸葛亮在专注于搞发明创造,法正则在根据老刘的指示调整官员薪俸。
税收改革的影响太大,成都高层经过商议之后,决定还是以南中为试点,观察之后再行议定。
于是老刘又打算先从改良官员薪俸开始,儿子那话怎么说的来着……缩小贫富差距?
现如今沿袭旧制而来的各级官员薪俸,其实是十分不合理的。
主要体现在低的太低,而高的太高。
虽说有些官员能当上官,原本就不是很在意这点薪俸。
可也有的人是真靠这些微薄的薪俸养家的,而且往往正是这部分人,更加廉洁奉公。
反而倒是能身居高位者,并不差这三五百石,却拿着高额的俸禄。
曾经出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小县的县佐,竟然因为薪俸不够吃用(不足百石),在冬日在家中冻饿而死。
事后还被引为一段佳话,称颂此人的廉洁。
刘禅第一次听说的时候,就觉得这事儿挺扯淡的。
这件事难道不是制度上的耻辱吗?是应该称颂的事儿吗?
称颂这种悲苦的目的,莫非是要让其他基层官员都学他,全都把自己饿死?
你有称颂这种可悲之事的功夫,为什么不干点实事儿呢。
刘禅与老刘谈及此事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