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大魏皇帝的烦心事 (第2/3页)
好受。
真正一个眼神就能让大臣噤若寒蝉,那都是后世封建集权达到一个很夸张程度之后的事情了。
如今的皇帝,掌握着高级官员的任免,把握着国家的大政方针,大魏帝国的前进方向……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真正下面干活儿的人谁来任命?真正亲力亲为让庞大帝国实际运转起来的是哪些人?
好在曹丕并没有继续沿着曹操的路线走下去,在制法削藩、打击异己、诏令禁外戚宦官干政之后,也适时的让利给了世家大族和各派官僚集团。
这就已经是一个好皇帝了!
不让外戚和宦官干政……外戚和宦官虽然之后都有尾大不掉、进一步祸乱国家的时候。
但最初,那都是作为皇权的触角登上舞台的。
皇帝是要靠他们来与官僚——也就是功臣集团争利的!
曹丕此举,无异于亲自斩断了这种可能,给了官僚集团一颗大大的定心丸。
如此明君,那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然而极大的缓和了与各大世家、官僚们的矛盾,过上了掏空身体的快乐生活之后,曹丕也仍然有堵心的地方。
倒还不是最近越来越明显的消瘦、烦渴、多饮多尿,这在不清楚消渴症(糖尿病)有多大危害的大魏皇帝陛下眼里算不得什么大事。
而且总吃甜食也不胖,曹丕还时常沾沾自喜。
真正让他堵心的是那位给他送过荔枝的大魏吴王……
当初邢贞带着孙权言辞谄媚的回复,以及车载斗量的贡品回归的时候,让曹丕很是高兴了一番。
什么叫“上兵伐谋、其次发交”,什么叫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啊!
他曹丕登基才多久,孙权就投降称臣了。
东吴都降了,西蜀还远吗?
他计划时间表都已经提前列出来了,只等孙权把长子送过来,他便要向那可恨的刘氏父子发出最后通牒。
若是识时务,及时投降称臣,或仍不失封侯之位。
如若不然,他便要合魏吴两国之力,荡平巴蜀,攻克成都,生擒刘备刘禅!
顺便品鉴一下老刘和刘禅的女人质量如何……
结果孙权嘴上虽然答应的痛快,可他那长子左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