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时机已至 (第2/3页)
胀的将领们,脑子里此时只有一个概念——太子不出兵是有理由的,咱搞不懂。
这样一来他们继续请命就成了添乱,无奈之下只能退去。
可是心里的憋屈和愤怒,非但没有化解,反而因为刘禅也不得不“忍辱负重”让他们这些做属下的更感觉面上无光,心里自然也就更恼怒了。
工事修筑完毕,完全不担心张郃会强攻的刘禅则依旧悠闲度日。
眼看着城外远处的张郃也开始安营扎寨,安放鹿角,依旧毫不担心,不仅不担心,似乎还有点乐见其成的意思。
抱着看乐子的心态时不时与周围人调侃魏军的工程进度拉胯,一看这些精锐骑兵平时就没干过这种苦力活儿,业务生疏的紧。
麾下将领不知自家太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依旧只能每日忍受着三三两两被派来的魏军叫骂挑战,忍受着心中喷薄欲出的怒火。
这种折磨,显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张郃这边长途奔袭而来,却诡异的陷入了与刘禅的对峙之中。
而正在围困祁山堡的老刘,却已经按耐不住自己那颗躁动的心了。
“孔明,这祁山堡坚守不出,可有良策?”中军大帐中的刘备来回踱步,向一旁摇着羽扇的诸葛亮问道。
本以为陇右各郡多地皆望风而降,眼前的祁山堡见汉军势大,自然也会顶不住压力,如西县一般主动献降。
没想到这守将高刚,竟然也坚持了月余未降。
祁山堡上守军不多,却粮草充裕,这要耗到什么时候去?
老刘并非没有耐心,喜欢冒进的人……尤其是在率领万人以上的大军团作战时,更是主打一个稳字。
正相反,当初在汉中与曹军对峙,若非法正主动求变移兵定军山,老刘能和渊子对峙到海枯石烂,直到粮草不济……
因此诸葛亮听到刘备主动问策,似乎有求变的想法,反而显得十分高兴:“呵呵,主公历大战无数,怎如今不过月余,竟似有些沉不住气?”
捻着山羊胡端详了一下刘备的表情,诸葛亮又笑道:“莫非是因太子独自领兵在前,颇为担忧不安,故而急于破敌?”
老刘指指诸葛亮,没好气道:“朕诚心问策,孔明怎的取笑于朕?”
看着老刘被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