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要黄油!不要大炮! (第2/3页)
十九世纪西班牙的向日葵和西班牙艮米差不多,都属于不那么正经的零食。
向日葵相较油菜的优势抛开那些十九世纪人根本听不懂的健康因素不谈,其最主要的优点在于皮实。
向日葵本身具有极强的抗逆性与适应性,除此之外病虫害少,并且遮蔽性强,能有效对抗杂草。
而对于弗兰茨来说最重要的是向日葵的副产品可以当饲料,这对于奥地利帝国养殖业非常重要。
奥地利帝国的畜牧业在弗兰茨的干预下可谓是多姿多彩,养猪业和养鸡业的异军突起让吃肉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尤其是养鸡业的发展速度甚至可以用恐怖来形容,周期短、转化率高,只要形成规模效应很快就能让财富成几何倍数增加。
不过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巨大的风险,一旦出现鸡瘟或者禽类传染性疾病,一夜之间就能感染整个鸡场让数万只鸡归西。
过去农村有句老话“家有百万,带膀的不算”便是道出养鸡业的残酷。
巨大的风险一次就能让投资人血本无归,而且鸡的价格较低,不形成规模效应很难赚到大钱。
好在弗兰茨并不缺钱,而且早期几次团灭也让他积累了经验。
弗兰茨回忆起了一种土方法:白酒+大蒜汁儿。基本上可以认为这是给鸡用的抗生素,实际上也是这么一回事。
这种方法一直到21世纪早期依然在使用,不但材料容易获得、制作简单,而且效果拔群。
除此之外弗兰茨还请了维也纳兽医学院的专家来建立一套适合养鸡场的设计和维护方案。
奥地利帝国在1765年就已经建立了兽医学院,只不过这个兽医学院的存在感并不强,多半都是大地主送自己家族的子弟来学习,所教授的内容也都是东拼西凑来的。
弗兰茨直接将兽医学院和其他几所农业学院合并成了奥地利帝国农业大学,让这些农学家更方便交流,同时设立严格的审查标准保证人才质量。
奥地利帝国的养羊业和养牛业倒是没什么变化,非要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