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蜀汉篇 第536章 风流之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6章 风流之誉 (第2/3页)

,还以为朕当时沾了邪祟。”

    听陛下说起此等旧事,甘露殿内众臣大笑,长孙、房杜三人无奈苦笑。

    “当时那笔就在手边,故而朕手书不少,但不常得答话,说不得那诸葛武侯还是被朕提点方知以光幕交流文字呢。”

    “那二郎倒有功于武侯了。”

    洒然点点头,完了李世民反倒有点可惜:

    “算算时间,想来那昭烈帝也差不多该兴汉功成了,只叹不能令武侯伴朕身边,再造盛唐基业。”

    长孙皇后无奈:

    “那也难怪昭烈帝对二郎如此不客气。”

    挑挑眉毛,李世民倒是有些讶然:

    “就因此等小事?”

    那边在忙于跟魏征争论的杜如晦还有空抬头:

    “陛下这小事,对昭烈帝而言不啻于动摇国本之大事”

    甘露殿内再度大笑,李世民无奈一叹。

    此前以为科举乃无上利器,以为参考宋朝的便可毕功而揽才。

    结果如今观察宋之诸事,这科举反而还需再改。

    欲图全功还是重在治学,那又不知要多少年月了。

    【另外,咱们前面已经说过好多次,两宋是古代科技成果迸发的一个时代。

    开明的学术氛围,以及人口的大爆发带来的经济增长,带动了北宋对唐朝科技成果的一個全盘融合接收并再创新。

    只不过两宋的科技发展缺憾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士人和士大夫们对科技的研究上,过分依赖感性知识、直观感觉以及主观经验,缺乏定量研究的科研手段,以及与其相匹配的思维传统。

    而且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结构,科技的研究也不可能独立于经学之外。

    一方面,这些非常粗犷的原生科技思想从传统经学里汲取了营养。

    但另一方面,不容侵犯的经典观点和思想又束缚了科技思想的创新,使得当时的科学只能沦为经学的附庸。

    不过即便如此,两宋值得肯定的科技进步依然还是有非常多的。

    比如在织造上,两宋既将传承自唐朝的提花机和织造法总结推广并发扬光大,又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新的轴架整经法。

    同样的,陶瓷上发明坯体多次素烧多次上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